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故事與新聞/有用的藝術教育 聯合報╱楊照2013.01.24

他交代人事主管,以後優先採用有音樂背景的人……


我有一個老同學,很早就進到大陸做生意,而且很早就意識到:台商在大陸的輸贏關鍵,在於如何讓人才「在地化」,運用及培養當地的員工。

然而,開始做這樣的努力,痛苦不堪。十幾年前,大陸社會的工作習慣與工作態度,和台灣實在有著太大的距離。他在上海招募了第一批在地中堅幹部,該說的都說了,該規定的都規定了,還是常常發生上班時間辦公室空蕩蕩,不知員工去向的情況。

有一次,下午三點多,一個員工大搖大擺走進辦公室,手上提著裝得滿滿的菜籃。他覺得是可忍孰不可忍,走到那個員工的桌邊,鐵青著臉問:「這個時候去買菜?」那個員工抬起頭來,毫不以為意地回答:「是啊,我們上海男人疼老婆嘛!」我的老同學真是啼笑皆非,完全不知道該怎樣說下一句話。

上海在地員工中,只有一個符合他期待的工作紀律標準。能力如何是另一回事,這個員工至少守時,而且具備其他人沒有的時間感,了解事務的緩急輕重。他查了一下這個員工的背景,發現這個人竟然是學古典音樂出身的。

他靈機一動,在沒有任何佐證的情況下,推斷這個人的時間感與責任感,或許和所受的音樂教育有關。當下做了一個他後來形容為「事業成敗關鍵」的決定。他交代人事主管,以後優先採用有音樂背景的人,甚至可以主動吸收受過音樂訓練的人進來。

有將近十年的時間,他的工廠從上海到松江,再一路往鎮江、武漢、長沙、重慶等內陸城市擴張,都維持優先採用、積極吸納有音樂背景的人。靠著這種方法,他建立起當時大陸少見、讓同行羨慕的一支在地管理隊伍來。

這位老同學的經驗,說明了藝術教育的本質,是最嚴格又最有創造性的人才教育。接受藝術教育,不只是獲得了欣賞或創造藝術作品的能力,而是連帶地內化了一種生命態度與生活習慣。音樂一定教會一個人尊重節奏節拍,也就必然潛移默化給他一種對於時間的敏感度與責任感。繪畫一定教會一個人辨識色彩與形象,並且賦予他一種不以現實色彩、形象為滿足的態度,追求現實裡所沒有的創新色彩與形象。文學一定教會一個人不講陳腔濫調,努力探索更有效表達意念與感情的方式。

這些特性特質,多麼可貴!離開了藝術欣賞與藝術創作,這些特性特質都能夠在不同的工作與生活面向,發揮作用、產生價值。

換句話說,重視藝術教育,不是什麼打高空的理想,而是最實際、最有用的人才投資。然而,再實際、再功利不過的台灣社會,卻偏偏怎麼樣都看不出來藝術教育的現實價值,硬是剝奪了許多孩子創造自我人生價值的機會,讓他們一生與藝術無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