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不敢面對的K他命真相 王倩倩 中國時報 2013-01-08

日前行政院長等政府官員否決將K他命列入「二級毒品」的提案,其原因是因為K他命吸食年齡層太低,若列入二級毒品,唯恐留下犯罪紀錄影響孩子的前途。但是基層警方非常清楚,校園毒品之所以迅速氾濫,與K他命列入「三級毒品」絕對有關(攜帶二十公克以下免其刑責);政府這種「導因為果」的作法,等於無形中助長校園毒品氾濫,並間接戕害青少年身心靈而不自知。筆者認為其實可以參考歐美相關法令:「將K他命列入二級毒品,但是十八歲以下,除了接受刑責,服完其刑後,必須按時報到、驗毒及上課二十小時,三年內不再犯,則可自動消除其犯罪紀錄。」

筆者長期研究青少年上癮問題,發覺青少年在二十五歲以前大腦的判斷能力尚未發展完成,若給他們一點點「空間」,如:K他命為三級毒品,等於為他們開了「巧門」,原本對毒品沒興趣的孩子,因為這扇「巧門」產生好奇吸食K他命(認為沒什麼),等於間接助長毒品氾濫。官方統計K他命在校園成長率六年內暴增十倍,筆者曾走訪台灣弱勢族群的學校老師,發現事實上根本不止十倍,K他命列「三級毒品」絕對是幫凶。

青少年時期難免會犯錯,我們必須給孩子們改過自新的機會。但是我們卻沒有「消除犯罪紀錄」的機制。台灣戒毒後「再犯率」高達七成以上,其原因就是沒有「獎勵不再犯」的機制青少年心想:「反正我已經列入黑名單,再努力也沒用。」

筆者的工作伙伴年少時曾經吸毒,但是已經二十五年沒碰毒品,目前是戒毒牧師,但卻因為犯罪紀錄,以致必須從美國遣返回台,更何況誤入歧途的青少年?應該給予自新的「機會」,但是不能給他們吸毒的「藉口」,改過自新的機會就是「青少年服刑後三年內不再犯可以消除犯罪紀錄」,但是一定要消除讓孩子吸毒的藉口,那就是將「K他命列入二級毒品」。

如何防止青少年染毒?降低「再犯率」?最重要的不是只有針對青少年或學校老師,主要對象應該是「家長」,可惜的是台灣的毒品防制系統完全沒有針對家長做任何努力,以致效果不彰。十八歲以下青少年染毒,家長必須強制接受再教育,接受防毒等相關課程。家長才是反毒主要宣導對象,而不是大腦尚未發育完整的青少年。

將毒品測驗的責任交給學校老師或教官也是非常不正確的,因為青少年一旦離開學校或蹺課,老師根本無從監督,而與青少年長期居住的是家長,孩子的生活供應者也是家長。因此青少年染毒,家長應該給予強制再教育,就像交通違規必須上交通課程一樣。當孩子從戒毒所出來,必須持續返回相關單位接受毒品測驗及按時上課長達半年以上,才算完成勒戒。在美國許多戒毒所,所有要探望戒毒者的訪客,都必須接受兩個鐘頭的課程,才得以讓你接見。家長必須知道如何避免孩子再犯,並有責任按時監督、驗毒。

台灣青少年染毒情況之嚴重已到達「動搖國本」的地步,政府官員再「瞻前顧後」、再不將K他命列入二級毒品,真不知道台灣的未來治安會敗壞到什麼地步?為政者,請慎思。(作者著有《上癮的真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