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哭爸」都不算粗話嗎? 徐茂瑋 中國時報退稿
日前讀《中國時報.時論廣場》11月18日莊佩璋〈我見我思-哭爸民調 嚎肖問題〉一文,其結語說:
老實說,一般台灣人對「哭爸」事件的反應恐怕會是:「哭爸啊!連『哭爸』都算粗話喔?我聽你咧哭爸咧!」
語言當然是約定俗成,文字、語詞的形成過程,由最初的本義,發展至引申義,繼而有假借義的產生。很多字、詞的本義不再通行,就被忘記了,它本來的「髒」也隨之漂白。例如:「好康A」,應該寫成「好坑」,現在還有人如此說:「我是出世不對『坑』,我如果出世在XXX家那一『坑』,我就……。」於此語境「坑」是「產道」。「好坑」本來是嫖妓後,「好坑」相報,不滿意則批評那「壞坑」。現在大家說「好康A」相報,你若批評是說髒話,那才真要遭白眼,因為絕大多數人不知其本義。「吊兒郎當」亦如是。
「哭爸」的本義是「哭死去的爸爸」,這個本義是稍懂台語的人都明確知道的,當有人沒有惡意的對著你說「哭爸」,很多人都會覺得「刺耳」──因為它具有詛咒人「你爸爸去死」的本義,所以聽得懂的人,恐怕無法不聯想到「你爸爸去死」。
這也就是為什麼「XX娘」等髒話被用各種手段包裝成:「恁老師」、「機車」、「我靠」等,因為它刺耳,沒事問候人家的娘,可能引起糾紛,可能挨長輩罵,可能有失身份,隱諱的髒話才因應而生。
我在課堂上由造字的源頭,從本義、引申義教學生髒話的意思。最後,一定與孩子討論,這些髒話有沒有對女性的不敬?有沒有貶低人的價值?
我同意,也了解,「三字經」有「別把我當院長、部長、立委……,把我當兄弟」的社交意義,我也不認為「說三字經」就是大逆不道,是罪大惡極。我問學生:「當老師進教室,罵:『他X的!今天誰當值日生,怎麼沒擦黑板?』你們將如何看待這一位老師?或去看病,醫生說:『我X!都40度了,才來看病。』你們下次還來這家診所嗎?」說話是一門該終身學習的藝術,也顯示這個人的教養與格調,你愛說什麼話,你自己抉擇。
然而,公然宣稱「哭爸」不是粗話,是我這一般的「台灣人」不能同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