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上鎖後,我走到對街和外地來的朋友碰頭。引領他們觀看,八十多年老市場的建築格局,品嘗山河魯肉飯。接著,買了仍是一顆五元的日式天天饅頭。再走路到台中火車站,搭乘區間車去小城彰化、大鎮員林。
黃昏時,回到第二市場,腳踏車卻不見了。
我有些沮喪,呆愣於十字路口好一陣。在台中舊城,除了走路和搭班次不多的公車,腳踏車是最為依賴的工具。我已騎了好幾年,不見了,最多只是八、九百元的損失。但以前隨便停靠,不上鎖也沒事,這回偏偏出了狀況,我因而深感挫敗。
我彷彿失去一位好友,或者不相信沒落的城區,還會發生這等事。隔天,再搭公車到現場搜尋。明明知道機會微乎其微,仍期待著,說不定真有人只是暫借,今天又騎回來停放。
有位警察剛好來銀行前查班,我跟他說,腳踏車在這裡被偷了。他用官方語言回答,「這裡不曾發生偷竊的事,但以後我們會在此加強巡邏。」
假如他找得回來,台中的治安想必讓人刮目相看。聽了警察的話,我更加深無望。既然來了,便到對面市場買芋粿吃。跟賣粿的婦人聊到腳踏車被偷,她無奈地安慰,「年關到了,錢難賺,小偷什麼都會偷的。」
我比較相信她的話,站在街頭觀望時,心情反而好了許多。
舊城雖沒落,生活機能依然暢旺,眼前的第二市場便集聚了不少食客,上班族、觀光客和年輕學生都有。以此為中心,附近好吃的小店小攤,我大抵知悉。長時居留,若靠腳踏車來去,串連這些地點,凡心儀之地,幾乎五、六分鐘便能抵達。可以很舒國治地,飽食一頓。
西海岸老舊城鎮,都有相似的生活商圈。或許繁華褪去,或許礙於昔時街道格局,公共運輸動線規畫不足,但這類街市最適合腳踏車穿梭。我們若善於利用,便得此便捷從容移動,熟稔周遭風物,跟人建立深厚的關係。
小區域的來去,透過腳踏車的連結,足以載運日常食物和生活用品,享受一個城鎮社區的簡單生活。至於,減輕城市壓力、降低交通事故等等,跟綠能相關的好處也會隨之而至。最不方便,充滿緊迫的,反而是汽車和摩托車。太多過快的速度、廢氣和噪音糾纏在旁,好像做什麼都難以靜心。
這幾年我們一直提倡騎腳踏車,卻偏重於旅遊和運動。結果花費大筆經費,在郊野興建許多相關硬體設備,搭配單車休閒的風潮。腳踏車騎進鄉間,最迷人的經驗,當是深入平常不易去的地方,享受自然美景。我們卻常強硬規畫路線,破壞既有的鄉徑和地貌景觀。
相較之下,老舊城鎮被嚴重疏忽了。三、四十年前商業活絡的地方,生活動線或許不符合現今講求快速的需求,其空間卻存在著舊有價值的美好提示。若以腳踏車做為核心思考,以其速度和距離為尺碼,才可能保住原樣,創造新的生活品質。
腳踏車不見了,我為何一直在尋找。原來,我的失落並非腳踏車被偷,而是擔心自己習慣的生活被剝奪。
是以,我馬上要再去買一輛腳踏車,繼續跟我的城市互動。希望偷的人,也能享受這樣的鐵馬生活。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全文網址: 劉克襄:我的腳踏車不見了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676357.shtml#ixzz2JtDQHSJA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