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有意將幾個科學特色課程及師資設在幾個中低收入地區的國中及高中,歡迎學子跨區就讀,並提供校車服務....
上星期為了進行老二在美國當地小學的入學手續,在朋友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了學區入學註冊中心。驅車下了交流道,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較為老舊的房舍,朋友看到我臉上的驚訝,連忙解釋,因為考量到低收入家庭可能缺乏交通工具,所以學區入學註冊中心通常設立在中低收入戶較多的城鎮,方便這些家庭幫孩子辦理入學手續。
我們繳交了相關表格及接種預防針的注射證明,附設的衛生中心護士馬上檢視並告知我們老二還得再補打兩針,護士對英文還不太靈光的老二唱作俱佳地解釋接下來的注射程序,老二隨著護士示範的呼吸動作完成注射,也正式完成入學。
第二天,學區註冊中心為他進行了五十分鐘的英語測驗,這是為所有母語非英語的學生設置的措施,測驗結果將送到學校,以便校方安排相關的學習協助。看到老二一臉疲憊,英語學習諮商師連忙要我們向老二解釋,這不是考試,上學後也不會再這樣考他,這些程序只是要讓學校了解可以如何幫助他學習,開學後會有很多好玩的教學活動,要他不要擔心或覺得挫折。老二聽完後鬆了一口氣,這個學區的入學註冊中心緊鄰社工服務中心和成人教育中心,設有許多免費的語言課程,幫助新移民學習英語。
後來我在他們提供的學區資料中發現,他們有意將幾個科學特色課程及師資設在幾個中低收入地區的國中及高中,歡迎學子跨區就讀,並提供校車服務,目的就是要促進區域均衡,避免較為弱勢的學區流失學生,同時促進各校學生社經背景的多元化。
在美國這個貧富懸殊更勝台灣的社會,看到他們的公部門依舊盡力為社會正義而努力,我非常感動。這不是單純的慈善事業,更非「我來幫你」的優越感,而是有系統地利用國家力量矯正資源的不平均分配,台灣的大學入學繁星計畫也是類似的概念。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要幫助別人的孩子,特別是弱勢的孩子?其實對每個孩子的投資,特別是投資貧困的孩子,能夠提升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這是公共教育的核心理念。很多研究都顯示,因為機會的鴻溝,對別人孩子冷漠的成本會造成嚴重的經濟及政治後果,危及社會的穩定。任何有遠見的政府,都該盡力投資每一個孩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