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一間間小屋是光明還是黑暗,今年初許下的一點點願望已經實現還是淡忘?辛苦忙碌那麼多個日子,自我愈來愈好還是漸漸消失?
每一年的今天晚上,我都面對「要不要走入人群」的困擾。東海校園的聖誕氣氛濃厚,今夜又將有5萬人以上湧進,享受這裡的音樂、燈光、舞會、市集。有些人一年一度進入教堂,在人群中參與一個小時的禮拜,聆聽歌曲及講道。
充滿好奇心的學生除了去舞會,一批批走向老師的宿舍,看著有燈飾的家戶高唱聖誕祝福短歌,有些老師就會拿出水果點心招待。更大方的,歡迎學生進入喝茶聊天。有一年,我的家被吃到只剩下狗食,熱鬧又開心。
但我注意到宿舍區掛上燈飾的家戶一年比一年少,有些老師害怕今夜的喧鬧,選擇外出。有些躲進研究室,繼續為學術多做些努力。有些躲進電影院,看到半夜才回到眾多旅客仍然數完教堂鐘聲依然閒逛的校園。
人群有人群的精彩,躲避人群有躲避的輕鬆。走進人群可以享受大量的刺激,但多數是膚淺的。躲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可以將有限的刺激深入整理,檢視此種刺激對自己的意義。
例如拿出記事本,整理自己的2015年,想想已經逝去的350多個日子,想想自己與家人、工作夥伴、上司部屬的關係。也可以拿著剛到的2016日誌,規畫著366天的來年,想想自己的身心靈、人際該有何成長?
愈來愈多人習慣用手機記錄行程、安排計畫、聯絡他人,其實寫在記事本上有另一種生命情懷。手機已經成為「人群」,你我急著走入,在熱鬧中忙碌不堪。其實躲避也不錯,無須「全國關機日」,自己就可以經常關掉,單單與被忽略許久的內心相處。
往內心之路還暢通嗎?還是早已被手機、被慾望、被膚淺的訊息所阻塞。心中的一間間小屋是光明還是黑暗,今年初許下的一點點願望已經實現還是淡忘?辛苦忙碌那麼多個日子,自我愈來愈好還是漸漸消失?
如果此時煩惱今晚要走進哪一個人群,花多一點時間,找自我吧!(作者為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