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平路/老年的隔離心境 聯合報 2015-12-23

到了被稱為「北北」、「老北北」的年紀,心底依然有少艾的感情,與年輕人同樣是尋求知己,希望被人疼、被人愛,那團火焰,大水不能夠澆熄。

「內心遊說我要找個老伴,我不敢跟你們提起,有句諺語,坐著的人不知道站著的人腳酸,遇到你們各自出遊,留我一人當孤單老人時,你們可曾想到老爸也要個心靈伴侶?」
擔任「生命情書」徵文評審的機會,讀到這真情流露的作品。
「緣分只有那麼一次,我需要一個陪我到老的伴,你們強烈的思念媽媽,來抵制我再結新歡,內心的苦,無言以對,只好寫此信來告知,希望得到你們的祝福,
倫理的框架之下,似乎要鼓起極大的勇氣,才能夠向兒女表白自己會寂寞,也需要感情的撫慰。
這篇散文是評審票選得獎之作。而徵文前三名作品,某個意義上,皆不符合夫妻白頭偕老、子女承歡膝下的傳統價值。
文字打開了閉鎖的黑盒子,而這是個祕密:我們未被告知老年的真相!兒孫繞膝,在家養老,對上年紀的人,真是值得嚮往的生命處境?我們的傳統講究敬老尊賢,許多時候,敬老卻敬而遠之,把老年真相從意識層遠遠地隔離出去。
像這篇以書信體平實道來,便有機會窺看作者的真實人生。到了被稱為「北北」、「老北北」的年紀,心底依然有少艾的感情,與年輕人同樣是尋求知己,希望被人疼、被人愛,那團火焰,大水不能夠澆熄。
我們的傳統卻急於阻隔這類「出位」。老人家被擺放在家中尊長的系譜裡,似乎就應該表現出兀自圓滿的境界。他不能憂、不能惑,也不能夠表達心裡的浪漫純情。傳統還把「福」與「壽」連在一起稱頌,老人家被分派福蔭子孫的位置,又如何吐露聽起來沒那麼「正經」的真心話?
其實是某種剝奪、某種歧視,不止在家裡如此,整個社會常是未經同意,硬把有年紀的人擺進虛擬的倫理結構!這點與倫理稱謂模糊(隔幾代都互叫cousin),無論年紀常以first name互稱的西方社會不同。西方社會可以沒大沒小,阿公阿祖也直呼其名;華人社會恰恰相反,碰到陌生長者隨口稱「北北」、「爺爺」,無形中,已被嵌入親屬的倫理序位。
簡言之,社會的道德濾鏡下,上年紀的人不該有真情有慾望,否則就容易亂「倫」、就是「老不修」。像是參加徵文的老先生,想找個伴譜黃昏戀曲,都先要對兒女低聲下氣,活像做錯了什麼事。
這也是我新出版小說「黑水」探討的主題之一。「北北」「爺爺」的年紀,若依然有勃旺的慾望,該怎麼辦?上年紀就自動變成長輩,而被稱為「北北」的老男人,無論怎麼表達都顯得有點猥瑣、帶點齷齪,有意或無意的誤解中,彼此的交往是不是也……愈來愈像是圈套、像是交易、像是飽含心機?在「黑水」小說中,這是悲劇的起始點;而現實地看,除非這位「北北」在很高的社經地位,有旁人為其打點眉角,否則,簡單的示愛就已經困難叢生,接下去,往往要用盡手段,才能夠償其所欲,得到青春的滋潤。
難以表白的心事,「黑水」中一步步引起殺機;在現實裡,直指著一般人對晚年實境的全然不理解。黑盒子裝著多少關不住的人性?台灣社會準備好了?可願意多去體會老年人的真實心情?
副總統候選人陳建仁脫口一句,老人院是把老人和家人與鄰里隔開,「像痲瘋病患被隔離」,引起爭議;然而,根本的問題在於,整個社會若選擇……繼續漠視老年的心理實境,就算讓老人在家裡兒孫環繞,他滿腹說不出口的寂寞,那是更實質的「隔離」。(作者為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