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劉克襄/善待一隻大鳥的城市 聯合報2013.05.23

遊客喝咖啡聊天的庭院草坪,停駐了一隻像雞的大鳥。牠離最近的一桌客人不到兩公尺,專注地在草地上尋找食物。路過遊客驚訝地駐足,猛對牠拍照。這大鳥也毫無顧忌,兀自如常地散步。

這事雖小,卻饒富深意。
有天周末下午,幫「光點台北」帶走讀活動,認識中山區。這裡是美髮、咖啡輕食和時尚設計店特別密集的商圈,我的解說內容大抵跟這些年輕次文化有關。當天除了市民參加外,還有國外來的遊客。
城市導覽目前在台北、台南等城市都有例行性活動,主辦單位一開放報名,經常即報名滿額,顯見台灣願意聆聽知性解說的民眾非常踴躍。背後亦透露了,我們的城市旅遊,朝小區小景發展特色,仍擁有相當多樣的拓展空間。
但那天我遇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狀況,原本是遊客喝咖啡聊天的庭院草坪,停駐了一隻像雞的大鳥。牠離最近的一桌客人不到兩公尺,專注地在草地上尋找食物。路過遊客驚訝地駐足,猛對牠拍照。這大鳥也毫無顧忌,兀自如常地散步。
牠是隻黑冠麻鷺公鳥,擁有長長的灰藍羽冠,淺藍眼圈,造型非常時尚。若翻開廿多年前的台灣野鳥圖鑑,上面描述:台灣稀有留鳥。年輕時,我遇到的紀錄不多,都是在山區森林。常見牠遠遠地害羞活動,見人即迅速飛離,難以接近。這樣略帶神祕的稀有大鳥,為何出現在「光點台北」人群集聚的院落,旁邊還是車水馬龍的中山北路?
若上網打牠的名字搜尋,你會驚奇地發現,不只光點台北,全台各地中小學和大學校園,凡有陰涼樹林、草皮和操場的環境,幾乎都有牠的蹤影。這一偏好捕食蚯蚓的大鳥,如今已尋常可見,毫不畏人。不少國中小師生,還以牠做為生態教學的觀察主題,甚而宣揚校園保育的成績。
一種半甲子前罕見之鳥,為何普遍出現在城鎮,毫不忌諱人。此一場景透露了兩個重要的訊息。一來學校等公共空間的自然環境改善了,大家不再用除草藥劑,也不隨意改變樹林環境。久而久之,草地下遂有蚯蚓、馬陸等動物棲息。二則學生們在老師的引領,以及長期的自然保育宣導下,對來去城市的鳥類,採取不輕易干擾的尊重態度。
多年來,我們的生態教育確實有埋下這一粒種籽,黑冠麻鷺才得以安然的站在大庭廣眾下。而那天,我也臨時更改解說題材,以這隻大鳥代表的意義,敘述城市環境的生態變遷。只見四十多人在庭院內保持距離,圍觀著這隻繼續安靜佇立,偶爾緩步的大鳥。
做為城市導覽員,那是我最感動的一剎。看到國外旅人不可思議的表情,更是我身為台灣人額外驕傲的一刻。
但除了一隻鳥,關於台北或其他台灣城市的綠能和環保內容,我還能夠講什麼,讓自己自豪呢?看著繁忙的街景,一時間還真細數不出任何風格特色,只好繼續回到生活文化議題,繼續談美食小吃、老街古蹟。
去年七月,香港因郊野環境廣闊、保護良好,被「經濟學人」票選為「全球最宜居城市」第一名,超越溫哥華和墨爾本,我不免有些妒意和質疑。但我一下抵赤鱲角機場,迎面而來溼地公園、地質公園等巨幅的旅遊宣傳,彷彿告知,香港就是這樣得獎的。它們也提醒我,一個城市不可能只仰仗繁華的商圈街景,更沒辦法只依靠便捷的交通系統。想要成為被欽羨有品味的城市,我們的街景必須出現更多綠色指標。
從校園出發,我們擁有愈來愈普及的環保意識。但走出那兒,卻缺少允當規畫的大面積綠色空間。一隻稀有大鳥站在熱鬧的街市,給了我美好的啟發,卻也透露了此一缺憾。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