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母親很早死於癌症,我很小就被各方提醒「小心家族病史」!記得流行病學課堂上,以一篇乳癌流行病學論文為題討論。老師說,統計學是一門分析科學,百分之八十七的乳癌風險,也許是整體風險的評估,不表示一個人真有相同機率罹患乳癌,不用嚇自己;這句話安慰了我。
我曾跑過幾年醫藥新聞,每隔一陣子就得報導乳癌主題,甚至跟乳癌病友團體成了好朋友。看多了,有點小小歸納;基因可能是某些家族較多人罹患乳癌的原因,但也有很多患者是家族第一人(也就是沒有家族史)。
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率一路升,但族群的基因,不太可能在短短數年「突變」;以群體觀之,外在因素恐怕更甚於基因,包括飲食習慣、工作及生活型態,或是環境汙染。一位教授就私下說,大量使用塑膠製品的台灣,塑化劑與乳癌的關係,恐怕比其他國家來得密切。不過,沒有足夠的證據、流行病學調查、實證醫學,無法確切的這樣推斷。
乳癌的確讓許多家庭失去了母親,包括我,但也有很多人好好的,活了很多年,十年、廿年、卅年,甚至可以說她/他們(男人也會罹患乳癌),比沒生病的人還健康。最近訪問一個醫師,他說從不跟末期病人討論存活期,「誰,即便是一般人,能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
一向很欣賞安潔莉娜裘莉的勇敢與魅力,我覺得她這次同樣是勇敢極具魅力的。但我寧願從更多其他面向看待預防癌症。
基因醫學的進步,帶給人們更多治療的選擇,也包括預防醫學,卻也容易讓人陷入恐慌。她是安潔莉娜裘莉,她的確有較多的選擇,包括自費基因檢測、手術、再手術裝回義乳,讓外觀無損,同時紓解她太早離開孩子的長期隱憂。不過一般人,不容易。
也許更容易的選項是,遠離更多可能致癌的危險因子,無論是個人的飲食、工作及生活型態,定期健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效果顯著;或群體的…遠離塑化劑、保護環境!多做些更有用的流行病學調查,以確知要改變什麼環境因素,也拯救健保,畢竟少人生病少花健保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