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教育改革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培育各類各級人才的不同能力以符合社會多元的需求,同時提升人才的競爭力。因此在為制度進行「重綁」時,很重要的就是要思考如何才能夠綁得有效,讓人才所創造價值的能量不會因此受限,讓社會多元的價值得以展現。
「綁」是為了要替人才教育成效的品質把關,但實際上社會對於各類各級人才知識與技能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對於如何綁的規格就要好好研究,要隨著時間不斷調整,對各類各級的人才培育要有不同的綁法,而不是全體適用一個標準的綁法。而且要達此目的,就必須要放手讓各教育單位自主,如此才能發展出各自的特色,讓多元價值得以展現。
最近麵包冠軍師傅吳寶春能否就讀EMBA事件引起社會各界的討論,我想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EMBA是提供一個學習的機會,給一些在職場已累積一些經驗的人再回到校園充電學習。
不過EMBA基於學習的有效性,還是需要有一定的標準來篩選學生,但資格是否僅強調學歷?我想應該不是用學歷來綁,而應有其他更彈性的綁法,一方面能確保學生的入學程度,另一方面,也提供一個讓有心人有機會入學的機制。
辦法的存在,是讓大家在處理事情時有可以遵守的依據,但當有人走在前頭,而現有的辦法與機制無法處理時,要處理例外的情況時,我們就要回歸到辦法一開始設立的精神所在,重新來審視思考辦法是否應該有所調整。
人是活的,社會存在的既有辦法與機制也要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需要有一些彈性來做調整,當外界的事件衝撞或挑戰現有的機制時,正是我們可以重新審視制度是否合宜,很重要的是,原則、基本精神、目標可以不變,但機制是為達成目標而設立,要保持彈性,與時俱進隨時調整才能降低系統的盲點。
「重綁」的概念是一種重新歸零的思維,有助在推動變革時以全新的格局,重新檢討以進行資源的重新配置。人的思維盲點往往會在原有的思維下尋求改善,惟改善往往有其極限,以日本為例,日本就是習慣以改善的思維來推動產業的變革,結果最終不敵美國產業所推動的創新思維。
「重綁」就是希望以創新思維模式,取代「鬆綁」的改善思維模式,相信藉由「重綁」來推動教育改革,重新思考如何建立台灣人才培育新機制,以為社會培育更多各類各級的優秀人才,讓社會多元的能量釋放出來,所以我說,與其「鬆綁」不如「重綁」!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全文網址: 施振榮/推動教育改革 「鬆綁」不如「重綁」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820465.shtml#ixzz2Q3pG4RdU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