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廖玉蕙/強拆喪家輓聯的荒謬 聯合報 2015-03-07

告別式裡的輓聯到底還是民間習俗,家屬或親友想用輓聯告別死者,不管沿用傳統成句或獨抒胸懷、自創新語,並無不妥;就算志在炫耀人際,也只凸顯個人情性品味。

報載知名畫家楊松壽在二殯替亡父舉辦告別式,原掛上親手寫的孝思聯,卻遭北市殯葬處制止,甚至在喪家暫離會場之時強拆輓聯。
看到這則新聞,感覺相當錯愕。
長期以來,喪家或承辦喪葬事宜的葬儀社習慣請託並無交情的民代或政府官員致贈輓聯,或為張揚交遊廣闊,或為攀緣權貴,或為顯示交際手腕高明,卻因虛應故事而鬧出笑話。靈堂上,常看到荒腔走板的文字招搖,明明死者為男性,卻掛著「蓬島歸仙駕、萱幃著母儀」,明明是家庭主婦,卻高掛「老成凋謝 大雅雲亡 南極星沉 鬥山安仰」。輓聯成為毫無心意的告別式裡常設物件,徒然增長社會浮泛的應酬文化。
柯市長上任後,聲言不寫輓聯以革除此種不切實際的虛偽應酬,許多議員希望能索取柯的輓聯、喜幛,柯文哲則回覆「自己的輓聯自己印」。我以為這正是他真性情的表現,應該為他鼓掌。但告別式裡的輓聯到底還是民間習俗,家屬或親友想用輓聯告別死者,不管沿用傳統成句或獨抒胸懷、自創新語,並無不妥;就算志在炫耀人際,也只凸顯個人情性品味。如果掛上的是荒謬可笑的輓聯,充其量只是自曝其短,貽笑大方,干外人何事!
台北市府在一一年九月郝市長時代為了環保考量,開始試辦電子輓聯,這原也是因應時代風尚,無可厚非;但自今年三月起,北市殯葬處一殯及二殯的景行廳、景仰廳共計廿一個禮廳不但全面實施電子輓聯,還同時禁止懸掛傳統輓聯,以落實「簡葬、節葬」殯葬新文化。這個主意不管是出自柯市長的主意抑或下位者仰體上意,發生前述強拆輓聯的荒謬劇,我以為就不免矯枉過正,不近人情了。
當政者在禁止某些行諸久遠的民俗時,得將心比心,提出更具說服力的理由,否則引發民怨勢所難免。譬如禁止年節放鞭炮,是基於環保、噪音擾民或易引發火災;禁止燒紙錢、點香火,是基於環保及危害信眾健康,這些尚稱合理的修法提議都還引發不同的聲音,何況只是在自租殯儀館廳堂內懸掛輓聯,難怪作家張大春要痛斥:「僅以省錢甚至外掛環保清汙來昭告天下,則徒見當政者之草莽無知。」
以電子輓聯替代紙本,本是提供另一種慎終追遠方式,只宜用鼓勵,怎能用強橫方式消滅!輓聯除了表達對死者的哀思外,尚且包括傳統韻文的巧思及書法的美感經驗保存。文化底蘊的流失已然引發有識之士的喟嘆,常民生活經驗裡僅存的少數雅致,還要被暴戾地連根掃除,我以為是很不恰當的。如果基於環保理由禁止輓聯,將來是否也得禁止家家戶戶懸掛的春聯呢﹖
市長可以率先婉拒市民輓聯書寫的請託,以杜絕過度的應酬。市府應該做的是讓市民自由選擇掛紙本輓聯或使用電子輓聯,甚或根本不來這一套形式。市府可以做的是在所舉辦的「漢字文化節」裡引導市民寫出由衷之言的現代輓聯,不必使用僻字,不需賣弄典故,即使用現代的白話也行;市府可以做的是鼓勵民眾多多練習書法,寫出我們特有的美感文字,市府最不需要做的是以不符民意的法令強行規範。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輓聯的選擇屬自家事,與他人無關,不必如洪水猛獸般驅之。尤其孝子發自內心、殫思竭慮親手書寫的孝思聯,格外彰顯對已逝先人依依不捨的繾綣追懷,竟遭強行拆除,這種不能體察民情的粗暴做法,真讓人匪夷所思。(作者為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