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走過晚年/不追討養育之恩 聯合報╱劉晴吟(寄自美國) 2014.02.10

我們台灣人都認為美國人不撫養老邁父母,讓他們住進養老院終老,其實這不盡正確,視人而異。我最最佩服公婆的是一輩子都獨立勇往直前,不追討兒女親情養育之恩。
我是傳統台灣女人,已僑居美國33年,很想交流融合東西文化的優點,給我輩朋友學習,好預備我們自己的晚年。
外子是美國白人,其實我敢嫁給文化迥異的他,有一大原因是他的家庭很好。我的公公是教授、婆婆是醫師,都是專業獨立人士,也都是虔誠的基督徒。
患多年糖尿病的公公,晚年身體每況愈下。兩年前,婆婆終於退休全心照顧他,他們沒有抱怨兒子媳婦住得遠。公公臨終前半年,甚至還請了兩班助手24小時的照顧。去年夏天公公過世,我請婆婆耶誕節到加州我家過節,一起度過了溫馨的兩個星期。
婆婆失去結褵63年的丈夫,必須調整自己的生活,而且她也已83歲,三個兒子各在不同州,距離雖遠,都邀請她搬去同住。可是婆婆都說謝謝,沒有接受,因她不願給兒子媳婦添麻煩。
我們台灣人都認為美國人不撫養老邁父母,讓他們住進養老院終老,其實這不盡正確,視人而異。我最最佩服公婆的是一輩子都獨立勇往直前,不追討兒女親情養育之恩。他們認為教養子女是義務,孩子大了各自努力去,經濟上須獨立;他們也必須堅強勇敢地走過晚年這一程。
外子就讀醫學院時,部分學費是由父母供應的,當去年十一月初,外子收到父親遺留給他的基金時,他想念感激父親一生的人格,不禁落淚了。
相比之下,我輩的父母是期待我們孝順回饋他們,因為那是他們時代的思想;但我輩卻不敢期望日後子女的回饋。
公婆立下好榜樣,堅強勇敢,不求兒女回饋。其實有公婆這等父母,是不會教養出不肖的孩子的,像我的大伯、小叔和外子都是很優秀的社會棟梁,也是很好的兒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