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周行一/你的投入夠嗎? 聯合報 2013.09.07

如果跟女兒聊一小時,進度一落後就追趕不回來,會很緊張,所以本能的就要跟女兒說有空再聊,但是靈光一閃,想到兒子前幾天講的話,怕將來連女兒也覺得沒有爸爸了,就跟女兒聊了起來。

兒子大學畢業開始賺錢養活自己了,羽翼豐滿後比較敢向老爸吐怨氣。最近說以前總覺得沒有爸爸,記憶裡我陪他玩的時間不多,也很少跟他分享我的生活以及成長的過程,所以他對父親的瞭解不夠,我跟他在一起時就是講做人做事的大道理,都是訓話,沒有朋友間談心的感覺。那一天我又想提醒他如何把身體搞好,事業該如何規畫時,他一古腦的怨氣又發出來了,我才知道自己是個很不稱職的父親,原本以為說教、送兒子去學各種東西、確定他的英數基礎好、灌輸國際觀,就是個很棒的爸爸了,沒想到兒子竟然覺得沒有爸爸!
前幾天女兒很煩惱,覺得在高中裡交朋友挫折連連,突然坐到桌前要談談,我那時正忙著準備上課,早就把一天的工作排滿了,如果跟女兒聊一小時,進度一落後就追趕不回來,會很緊張,所以本能的就要跟女兒說有空再聊,但是靈光一閃,想到兒子前幾天講的話,怕將來連女兒也覺得沒有爸爸了,就跟女兒聊了起來。我一定要說,這一個小時讓我有做爸爸的感覺,專心聽女兒的心聲,嘗試給一點建議,完全忘了工作,這是我花得最有價值的一小時。
朋友的太太在國中教書,上次聚會時談到有些家長會到學校來要求老師多花時間在學生身上,有一次晚上十點多了,一位家長去電家裡抱怨小孩怎麼在學校會做錯事,認定這一定是老師沒有盡心盡力教導的關係,最後還補了一句,就是因為自己很忙,才要靠學校來管教小孩。我在學校教書多年,觀察到儘管影響小孩行為及成就的因素不一而足,但有一項關鍵因素是父母有沒有花時間在小孩身上,這一點決定小孩是否覺得父母很愛她,從而決定了小孩的自信心與行為判斷的標準與能力。
最近因為安親班時而與家長爭執,遲到接小孩的父母該交多少錢?晚到多久才要罰錢?一定搞得教育部煩不勝煩了,長官才說要制訂定型化契約規範這些小事情,看起來這不是一個好主意,可能會造成小孩、父母、安親班三輸的狀況。天下文化出版的一本書「蘋果橘子經濟學」中有一個相關的例子,以色列有一個幼稚園常常因為家長遲來接小孩而困擾不已,園方最後決定要對遲到的家長收費,本來以為可以遏止遲到,不料收費後遲到家長的數目反而增加了許多,原本不好意思遲到的父母,現在可以用繳費的方式「正當」的遲到,因此花錢變成了家長合理化遲到的手段,以後再也不需要匆匆忙忙趕來接孩子,因此安親班的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更加嚴重,父母也在不知不覺中陪小孩的時間更少了,而受害最大的當然是小孩,在幼稚園中待的時間更長,望穿秋水等不到爸媽來接回家。
我們經常以為政府的介入會解決自己的問題,其實在很多情況中,政府只會愈搞愈糟。教育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以為學校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卻忘記了自己才是小孩的未來最終負責人,我們以為可以用金錢買給子女最好的教育,卻忽略了自己的身教才是影響孩子一輩子的最大因素,我們以為可以用未來的時間,彌補過去少花在小孩身上的時間,到老了以後才驚覺,孩子正在以我們應付父母的方式對待我們。
教育不是政府的事,不是學校的事,教育是我們自己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