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認為大學升學考試會決定一生的幸福,也不主張考大學是最高且唯一的價值,然而考大學大概是高三學生這十七、八年來,最大的人生關卡。高三生個個求好心切,企圖全力衝刺,但日月無情,日子一天一天逝去
割捨 徐茂瑋 2016.09.22 nownwes
今年8月寶可夢掀起瘋狂抓寶風,夢迷們在北投公園追逐狂奔,如世界末日,塞車違停,在地居民回不了家,卻無可奈何。開學後將造成什麼樣的衝擊?有人憂心忡忡,也有人樂觀地將順勢翻轉教學。我則主張引領學生建立核心價值,嘗試割捨次要價值,學習面對人生的誘惑與陷阱。
《史記‧鴻門宴》是高中國文熱門選文,大概高中生都會讀到。范增因為劉邦有天子之氣,視他為項羽的重要競爭者,另一關鍵是:劉邦居故鄉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但是他先入關中,對秦宮的美女雲集,奇珍異寶堆積如山,居然碰都不碰,不把以往愛好的美色、財貨看在眼裡,范增斷定劉邦胸中必懷大志,追求更高的價值。因此力勸項羽一定要殺劉邦,宴會中三次舉玦,要項羽下令殺劉邦,項羽視若無睹。范增再令項莊舞劍娛賓,意在刺殺劉邦,卻被項伯上場舞劍以身護劉邦,隨即劉邦尿遁成功,范增惱怒錯失機會。從此楚消漢長,終於項羽自刎烏江邊,劉邦建立大漢王朝。
「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范增此話令人折服,堪為知人之明的典範。課堂中引領學生思考、討論,范增的推論是否合理?劉邦只不過放下兩個「惡習」──姑且如此稱之,就足以讓范增心生殺機?他論斷的背後應有一套哲理為依據,我們能否揣測之?
再者,劉邦年輕時不愛讀書、不學無術、放蕩不羈,因此貪財好色亦符合他的素行,以劉邦當時的實力不可能料想會先攻下關中,而事先拿定主意,意外入關中,為什麼立即轉性?有能力抗拒這麼巨大且突然的誘惑,心裡是如何盤算?毅然決然,轉身離開,值得我們細細推敲,他怎麼消弭平素的大慾望?若沒有一個更高的價值矗立在眼前,怎放得下?雖然有人引《史記‧留侯世家》的記載,批評劉邦是接受樊噲與張良勸諫方如此,但是史上剛愎自用、擇惡固執、不聽勸的主子不勝枚舉啊!另有一例,韓信攻下齊,便要求立為假王,劉邦方破口怒罵,張良、陳平踩他的腳附耳勸告,劉邦立即改口:「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是故,不管是自覺或屬下勸導,最後的抉擇者還是劉邦。
課堂中循序漸進地帶著學生揣度、推敲、思維,為什麼劉邦願意割捨?
每當學生升高三之前,就再把這段充滿哲理、智慧的歷史,再拿出來搬演一趟。
我從不認為大學升學考試會決定一生的幸福,也不主張考大學是最高且唯一的價值,然而考大學大概是高三學生這十七、八年來,最大的人生關卡。高三生個個求好心切,企圖全力衝刺,但日月無情,日子一天一天逝去,永遠讀不完的書,卻又有寶可夢、社群網站、韓劇等無法拒絕的誘惑,時時掙扎、衝突,人格都要分裂了,此刻劉邦的「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就值得借鏡。
無可抗拒的誘惑,並非高三生的專利,七情六慾使人生充滿陷阱,核心價值則是跳開陷阱的利器。就高三生來說,升學是現階段的重要目標,準備考試的價值與其他寶可夢、社群網站、韓劇等的價值,在分秒必爭的當下,孰重孰輕?一旦價值衝突浮上心頭,平靜思量輕重緩急,排定價值順序後,再想想為什麼劉邦可以「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慾望是人一輩子的功課,升上大學後,不會從此幸福快樂,依然要被慾望糾纏終身。所以不停建構、調整自己的價值觀,掌握核心價值,遇到價值衝突,理性分析,學習割捨。
高三或其他人生關卡,表面上是困境,甚至是一場唯恐避之不及的「災難」,然而,若願意積極地面對它,從時間管理、情緒管理、學習策略等尋求解決之道,在這期間,一邊學著規劃與實踐,同時反省、修正,期盼不斷良性循環,不過貫徹其中的,還得靠意志力割捨。如此過關斬將,有過確保核心價值的實戰經驗,固然不保證百戰百勝,但卻也知道有能耐節制慾望、割捨不重要的價值,生命境界不也隨之提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