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

全民心理學/人生走了味,能怎麼辦? 2015-02-03 聯合報 文/舒霖

絕不要以為自己重新做了某個決定,便可以從此幸福……「我委曲求全的留下來,老公定會回心轉意。」「我死也不回頭,我一定要讓他為今日所為感到後悔!」這些都只表示,你仍有很多功課得學。

一段「理所當然」的關係?
分享這則故事得從藍色小藥丸問世講起。
當時有位太太對老是抱怨身體太累而不願「澆花」的先生說:「聽說現在有一種藍色小藥丸……」但老公只是低聲應著:「那有副作用啦,會傷身。」幾年後,她心血來潮幫不時得到外地工作的老公清行李時,赫然發現一包已拆封、缺了一顆的藍色小藥丸包裝。耳際響起當年老公對藥丸敬謝不敏的話語,一陣眩暈。原來,老公寧願承受藥丸的副作用,也要到外面「澆花」,而且買了一整包的藥,卻連一顆也不願用來幫家裡「灑點水」。她發覺自己對幾乎無交集的婚姻已無法再假裝下去。可是,要逼自己承認那曾經的美好已成過往,真的好難……
「我不想再當鴕鳥,我沒辦法裝作什麼事都沒發生。」「腦袋清醒的每一刻,都熬得好苦。」「原來,人性這麼醜陋,人生如此殘酷。」聽她如此片片斷斷喃呢著,感覺自己回應什麼都沒用。即便凝神傾聽,對其刀割般的痛楚,還是一點忙也幫不上。
在人跟人的應對中,總有幾段關係會「理所當然」的被視為長長久久。例如,母親因為兒子在六歲時說了句「長大後也要娶個像媽媽的女生」展露笑顏;熱戀中的女孩聽聞男友承諾以一生守候而感動不已。於是,不知不覺間,便在心底埋了顆信心種子(inception),接著就生了根、發了芽,更「理所當然」(Take for Granted)的結出下列的信念之果:這孩子當然會一輩子都深愛媽媽;我必會在老公的細細呵護下幸福到老。
等孩子到十六歲時,冒出一句「真不知當年老爸怎麼會看上妳」;老公在結婚五年後,坦承已再無愛的火花後,這時,才椎心體驗到「一句話」可以宛如平地一聲雷,「一個事件」竟能將經營大半輩子的人生瞬間摧毀。
預期與現實的差距
心理學以ERD(預期與現實的差距)來說明震驚等情緒之所以冒出的理由:當周遭人事物所出現的現實結果,遠低於心中預期時,腦中建立的「理所當然」會乍然崩解,而其引發的身心災情,就像遭逢百年強震,免不了得經歷一階段又一階段的失落心理歷程--震驚麻木、抗拒否認、醒悟痛苦、承認面對、斷尾賴活、回首驚豔。
以下就從災難心理學中,列出對生命創傷的常見誤解:一,我將永遠無法走出這樣的陰影;二,只要換個環境保持忙碌,避免觸景傷情,時間將會沖淡一切;三,痛苦只能自己承擔,沒人可以幫你;四,我的悲傷不算什麼,別人還有更不幸的;五,既然事情無法改變,難過也沒有用,我必須堅強,難過只會愈陷愈深,更難自拔。
接著,也列出面對創傷後相對健康的態度:一,想逃避是人之常情,得到支持與接納,終能走出以為永遠擺脫不了的陰影;二,改變環境或許有益,但仍須容許自己哀悼;三,找可信賴的對象傾訴,必要時可尋求專業協助;四,當願意把不幸整合進入你的生活,就是走向療癒之路;五,可以哭泣(哭不出來也屬正常),感到悲傷痛苦是真實且自然的反應,需要得到接納。
超越痛苦的心法
我在臨床上碰過很多個案,會將人生諸般苦痛一相情願的「錯怪」:孩子變得如此叛逆,一定是交了壞朋友跟太愛上網;曾經海誓山盟的老公竟對我冷淡至此,肯定是被外面那隻狐狸精害的!殊不知,這其實把人際習題看得太過單純。
慢慢從悲痛中走出後,千萬不要因為受過傷就不敢去愛,因為追求幸福是無罪的。無論在一段關係中選擇留下或是離開,甚至徘徊不已,都沒有錯。要切記的是,絕不要以為自己重新做了某個決定,便可以從此幸福……「我委曲求全的留下來,老公定會回心轉意。」「我死也不回頭,我一定要讓他為今日所為感到後悔!」這些都只表示,你仍有很多功課得學。

不妨讓受了傷的心,從「承認自己就是難以承受」以及「原諒自己目前不能原諒」兩個方向練起。比起要自己「理所當然」的堅信「只要努力就可以一直擁有」,或許用心珍惜當下的美好,以及勇敢承受變動的必然,這樣才是粹練出「更好的自己」的心法訣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