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舒國治:年輕人志向之塑造 聯合報 2012.12.19

四十年前我做年輕人時,想到日後自己要做什麼,很感迷茫。但既選念的是文科,總之往文事方面去著眼便是。又因幼年以來娛樂便是電影,當然電影編導亦在念中。昔年租書店看書,加上隨處廣播劇的聲音可聞,故「寫小說」似乎也可考慮。至於武俠小說這一類別,我做為四年級生,一來已是baby boomer(戰後嬰兒潮)一員,離亂之苦未受;二來六十年代青春活力薰陶、西洋娛樂浸潤,已有另一股「高蹈」之念,未必將武俠小說看在眼裏。更別提人受西方雜項牽引,中國古東西不得專注,武俠寫作也或力有未逮。

也因生在看似太平盛世,只會埋首此類飄渺不著邊際的憑空業作,如小說電影之流,絕不可能懂得此時間早有人或因政權不公、族類不平、怨毒不消,而將自己的事業界定為法政,將自己的前途託命為改革。至若有人讀書向上,一關一關過,出國深造,返國求取功名,亦不受我所懂。

今日年輕人,所有社會百業皆朗朗攤在他們面前,任由他選,要拍微電影、要做部落格作家、要做街頭藝人、魔術師、西藏聖山巡遊者,電視台名嘴、算命先生、心靈按摩師、行為藝術家、裝置藝術家、茶席示範家、瑜伽教練、小劇場工作者、自費出版人、文化論評者、書評家、推理小說學家、自行車環島家、地中海菜餚專家、紅酒鑑賞家……太多太多。

更別說醫生、護士、銀行行員、保險業務、空服員、查水表的、報社編輯、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大學教授、軍人、司機、清垃圾的、鋪馬路的,以及太多的處長、署長、科長、襄理、協理、經理……等等傳統一逕存在的職務。

然則一個敏感、稍有眼光、自視不凡的年輕人,能在台灣這個社會上覓取一個恰如其分的工作來開開心心的做嗎?

比方說,一個對電影深有興趣也頗注意研究的年輕人,看了中港台那麼多電影,你拍這,我拍那,皆不覺得有意思,那他是否自己下海來做?他能這麼看到,已顯然走在太多人前面,其餘但看他怎麼實際下手而已。

有人看出社會上低頭族太多,看出都市人普遍睡眠不足,看出太多家庭餵小孩垃圾食物,看出土石流是因山林濫伐,看出都更之後有可能將貧戶擠到邊緣,看出多買兩三幢房子視為儲蓄是一來不環保、二來到老其實未必划得來,還不如當下花錢花得爽快些。如果年輕人確實看得高看得遠,那他該做什麼事?著書立說嗎?這是一途。進中研院做研究嗎?進電視台做新聞總監嗎?或乾脆出來做官或做立法委員嗎?

或只是做一個靈台清明的尋常老百姓?

然後這樣的尋常老百姓,偶而被陳文茜採訪一下,偶而被「商業周刊」報導一下,接著許多部落客傳閱他的訊息什麼嗎?

台灣的人才都隱藏在何處呢?

《世說新語》中,說魏武帝曹操將見匈奴使,自覺形陋,就找了一人代替他,自己捉著刀站旁邊。謁畢,曹操派間諜問:「魏武帝如何?」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旁邊捉刀的人才是英雄啊。」曹操聽後,追殺此使。

你若是滿腹才學,哪怕捉著刀站在偉人旁邊,也會被識才者認出,那台灣就有希望了。

(作者為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