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恐怖的隨機殺人 聯合報╱黑白集2012.12.03



廿九歲的曾文欽,在遊樂場所連哄帶騙將十歲男童誘到暗處割喉殺害,然後回到網咖呼呼大睡。就擒後,他供稱身上錢花光了,「想吃永久牢飯」,所以殺人。他還無所謂地說,殺一個人,不會被判死刑。

這類冷血隨機殺人的案例,台灣並不多見。三年前,失業男子黃富康從南投北上,假藉租屋名義殺死初次謀面的房東,更循址追至對方家中將其妻兒砍傷,堪稱是國內隨機殺人首例。落網時,他聲稱是從日本暴力漫畫得到的動機,殺人是為了「轉運」,把自己的噩運轉出去。

兩起殺人案反映的問題不可小覷。兩名兇手都沒有前科,殺人不是因為一時情緒失控,不是因為仇恨或利益衝突,只因個人境遇不佳,便尋找素不相識的對象下手,任何人都可能成為無辜受害者。兩人作案前都經過思考策畫,從容下手,事後均無悔意,彷彿殺人只是像電子遊戲中殲敵一樣的事。

在一般人看來,這兩案兇手都很「變態」;但變態一詞,已不足以解釋此一冷血現象。兩人都沒有明顯的精神疾患,卻在光怪陸離的漫畫及網路世界受到病態的誘導;加上失業因素的催化,做出泯滅人性的事,而不覺得愧疚。無論是為了「想吃牢飯」而殺人,或為了「轉運」而殺人,都只殘留「生存」的欲望而失去「為人」的意義了。

值得警惕的是,或許受到近年國內「廢死刑」運動的影響,曾文欽以為殺一個人不會被判死刑,因此自認可吃上一輩子牢飯。他錯了!黃富康在一審時曾因自首而被判無期徒刑,遭更一審以其無悔意駁回,今年八月最高法院已判他死刑定讞。


隨機殺人:是悲歌也是警訊聯合晚報社論2012.12.03

隨機殺人,這個較罕見的犯罪型態,現在發生在台灣了。凶嫌出手殺的是毫無反抗能力的幼童,讓多少父母膽戰心驚。所謂隨機殺人,就是無冤無仇,隨便挑一個對象去殺害。通常只有幾種狀況,一是為了引起社會注意,為了「表態」目的而隨機殺人,例如恐怖分子;另一種則是反社會的病態人格。

台灣慶幸還沒有出現挑釁社會的恐怖份子,但這次令人震驚的曾文欽殺害十歲男童,還說若這次未被捕就打算要繼續挑人下手。他說殺人只是為了想吃免費牢飯,這話未必能認真看待。潛藏在這句聽起來不可思議的殺人理由背後的,是自己也不清楚的恨:對社會深層的恨,對自己不是生在有錢人家的恨,對「其他人怎麼能過那麼好」的恨。這個恨太深,無處發洩,於是找上替罪羔羊。

可憐被害的方姓男童,他的家庭也是社會的弱勢者,成為反社會病態者的加害對象,只因為他們的處境較缺乏保護網,更容易成為被害者。對曾文欽來說,方姓男童倒楣,被挑上了;而自己反正就是爛命一條。當「算你倒楣」和「爛命一條」的思維瀰漫時,這個社會確實令很多人感覺步步危機。

之前也有個黃姓凶手,以租屋為名無端殺了房東,宣稱是模仿日本漫畫中的「改運」說法。當時許多人翻遍所說的日本漫畫卻找不到相關情節,可見暴力漫畫仍只是導火線,深層因素還是長期的挫折和恨,連結著「看不到未來」的心理。

一則殺人案,兩個悲劇家庭,反映台灣底層社會悲歌,和逐漸崩壞的社會結構。貧窮只是因素之一,還加上停滯的社會流動,封閉的階級處境,匱乏的社會福利,和失靈的社區扶助網絡;這些因素加總起來變成一個壓力鍋,爆炸時「隨機」造成周邊的傷害。

某些號稱富足的國家仍有所謂的貧民區,往往成為高犯罪區域,治理起來要花上警政、教育、社工、宗教等整體力量,才能稍稍有所成效。台灣也許沒有明顯的貧民區,但卻絕對存在著這樣的弱勢者,經濟長期不振,社會不安的因素蠢蠢欲動。隨機殺人案發出這樣的警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