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胡幼偉》老師手札成絕響 2018年03月14日 中國時報


在鄭貞銘教授的追思會上,好幾位他的學生卻說,最感動的是經常收到鄭師手札,或用信紙,或用便條紙,三言兩語,或叮嚀,或勉勵,每次接信,都感受到老師濃濃的愛。鄭師名言:無愛不成師,無心不成徒。

手札,就是親筆書信。現代人互通訊息,講求方便迅捷,用智慧型手機,透過通訊程式,馬上可以書寫對話,幾乎沒什麼人還親筆寫信給別人了。
然而,在鄭貞銘教授的追思會上,好幾位他的學生卻說,最感動的是經常收到鄭師手札,或用信紙,或用便條紙,三言兩語,或叮嚀,或勉勵,每次接信,都感受到老師濃濃的愛。鄭師名言:無愛不成師,無心不成徒。鄭師有愛,捎信桃李;學生有心,收信珍藏。如今,老師仙逝,那些手札都成為留給學生最寶貴的遺產與回憶。
鄭師手札,我也收過幾封。初次接信,十分震撼,不知大師對弟子有何訓誨,需要親筆函示。那字跡又頗難辨認,龍飛鳳舞、轉折勾捺間,似有無比威嚴與深意,不用心看也不行!然後,終於看懂了,也對老師的親筆勉勵感動萬分,久久不能自已。
相較之下,收到老師用便條紙寫的手札,比接到長信,更讓我感動。可以感覺到,他是一想到有事要提醒你,就立刻提筆寫就,再即刻交付你手。此時,關愛的急,字跡往往就更難辨識,但愈是看不懂,也愈能感受愛深責切之意。除了手札,鄭師偶爾還會用毛筆寫一幅字送給學生,內容都是勉勵的話,收到這樣的墨寶,做學生的,除了感動,往往也覺得慚愧。
除了鄭師,已故新聞界大老歐陽醇老師,也常常給學生手札。他寫得多,也寫得勤。因此,門生弟子,即使已畢業多年,也真的不敢鬆懈,因為知道,老師ㄧ直在關心留意學生近況,做得好,老師會即時鼓勵;做得不好,老師也會毫不客氣,立刻來信指示如何改進。每封手札,都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大愛。
不管是歐陽師或鄭師,他們的手札,除了展現對學生的大愛,還有另一特點,就是細膩無比的因材施教,而絕不是同樣的幾句話,抄寫給各個弟子。用新聞術語來講,他們的手札不是通稿,而是針對每位弟子的特殊狀況,做一對一的提示。如果學生人數少,這麼做也許不難,但兩位老師終身奉獻新聞教育,桃李遍及海內外,學生這麼多,老師卻對每位同學的性格與才情瞭如指掌,要不是對學生有真愛,焉能如此周到?
有時,我難免會想,大老恩師喜歡親筆給學生寫信,是不是因為他們不會用鍵盤中文打字,或不習慣使用智慧型手機?但是,如果鄭師或歐陽師還在,我卻寧願他們繼續給我手札,而不是傳給我那種速食簡訊。因為,他們的親筆能夠那麼深刻地彰顯對弟子的關愛,而且,那筆跡風格,也能奇妙地呼應他們不盡相同的大師風範。
如今,我為人師也近30年了。慚愧的很,我不如恩師,很少給學生手札。師生感情雖也不錯,但是,逢年過節時的賴來賴去,頂多也就是維繫著一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師生緣吧!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