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日 星期六

國際觀察:楊艾俐》成功者的時間管理術 2018年03月01日 楊艾俐 中國時報


如果沒有叫咖啡,表示王永慶無意與你久談,最好10分鐘後就告辭,否則15分鐘後,他也會起身說,「今天就談到這裡吧!」

幾年前,我和香港大學中國新聞研究中心院長陳婉瑩一起搭飛機,在飛機上,她嘆了一口氣:「1年已過了1/6。」她感嘆自己只有10個月可以工作了。
我驚覺,成功的人是如此過日子的,和我們上班族想法截然不同,當時我在汕頭大學教書,雖然深愛工作,但仍然免不了春季開學時,板著指頭算何時可以放暑假,秋季學期想何時可以放寒假,完全沒有這樣的時間觀念。
中國農曆新年總是比陽曆新年慢,今年尤其晚,過完農曆年,重新上班後,總要心猿意馬許久,吃不完的春酒,加上228放假,然後是元宵節,再要全心全意上班,已經是3月初了,等於比別人少了兩個月拚鬥的歲月,年底成績可想而知。
我訪問過多位成功人士,他們惜時間如金,印象最深的是王永慶,他分秒必爭。身價千億,1年拿100多億股息,金錢對他,除了投資,已失去意義。時間是他最大資產,他吝嗇地使用。每次採訪他都戰戰兢兢,典型的景象是這樣的:在他的大會客桌上擺了幾杯白開水,兩位保鑣跟著他走進辦公室,停在外面,王永慶進來時,背脊挺直,眼光銳利,坐定後,5分鐘內,王永慶看客人談話內容投機,就會按一下桌下的電鈴,喚小姐進來,簡單兩字用台語說「咖啡」,表示要小姐端咖啡進來,也表示他至少願意與你長談1小時;如果沒有叫咖啡,表示王永慶無意與你久談,最好10分鐘後就告辭,否則15分鐘後,他也會起身說,「今天就談到這裡吧!」
華人首富李嘉誠多年來堅持早上6點鐘起床,但是每天都把鬧鐘設在550分,這樣他有10分鐘時間準備起身。
我曾深度訪問張忠謀,寫成《半導體教父張忠謀》一書,寫完後,他跟我正經地算起帳:「你用了我144個小時」。最近我代表《遠見》雜誌去威斯康辛州訪問郭台銘這180天的身影,當地官員說,郭台銘一來,要拜會政府官員,要演講他的8K+5G,要與員工開會,48小時當24小時用,當地官員原來工作8小時,現在變成24小時待命,他們無奈地說:「Terry不睡,我們也不睡,Terry不吃,我們也不吃。」
去年及今年最夯的話題是AI(人工智慧),很多保守的估計都預測未來20AI將取代一半的人力,除非現有人力可在其他職業有新的發揮。因此必須不斷學習新專業,而且要深度學習,及深度工作。
成功人士每年都要設定目標,這樣整年可集中心志,整合資源,拉高企圖心。例如臉書創辦人祖克伯年年設定目標自我挑戰,2010年挑戰學中文,2011年是只吃自己宰殺的肉,2013年是每天認識1個臉書以外的人,2015年是每周讀1本書,2016年是打造人工智慧管家,去年則是全美走透透,而今年祖克伯的挑戰目標是要重整臉書,臉書因為假新聞充斥抹黑、仇恨言論,已失去可信度。
新型態的工作,尤其有賴深度工作力和深度學習,其實就是我們小時候師長耳提面命的專心、心無旁騖、今日事今日畢的現代版。完成1個百萬美元的訂單、寫完1本書,發明一項技術,重整企業文化都不是靠逛網站、滑臉書、微信、Line能做成的。這些新興媒體造成了每個人工作內容的淺薄化,不停被打斷,我們只能一直去完成許多不重要的小件工作,而要突破困難的工作常賴長時間的專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