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應該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只有融合不會衝突,衝突的是人類貪婪和瞋恨的心。
最近伊斯蘭國連續的恐攻行動引起舉世關切,台灣除了被美國拉入反恐聯盟,也相對地被伊斯蘭國列為叫陣對象,恐攻的疑慮不免襲上心頭,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說,上策是中立,但在美國壓力下,中立得了嗎?許多人都在探討,在國際政治角力下牽扯的恐怖攻擊,背後真正的因素到底是什麼?
其中探討最多的就是杭亭頓的「文明衝突論」,他認為,後冷戰時期,文明的差異才是決定區域與全球衝突的關鍵,未來的世界將是文明集團之間的衝突,目前端上檯面的就是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衝突。依照他的理論,接下來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和中國文明的衝突了。
他的理論引起很多的反駁,國際之間的角力在表面上可以看做是不同文明集團之間的衝突,但實際上卻是國家與民族之間利益的角逐。文明應該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只有融合不會衝突,衝突的是人類貪婪和瞋恨的心。
價值通常被野心分子當作滿足私慾的藉口,包括宗教所宣揚的真善美價值。伊斯蘭的聖戰就被曲解成了宗教的神聖之戰。從11世紀開始的十字軍東征,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之間就為了爭奪聖地,揭開了人類最無明的一頁──血腥恐怖的戰爭。你可以說它是宗教戰爭,但聖經和古蘭經教義中並沒有鼓勵信徒為了搶奪一塊土地而戰。
聖戰的思想如此,杭亭頓的文明衝突論亦復如是。在人性難以駕馭的情況下,戰爭隨時爆發
,恐攻就在身邊,文明集團之間應該發揮的是包容和融合的功能。以中華文明為例,它是以儒釋道為主體的文化融合,春秋戰國到秦漢魏晉之間,儒道文化成為政界和士子之間的主流,佛教進入中國後,經過唐宋時代,融入中國社會,沒有引起戰爭。文明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融合過程。
西方文明的問題在於認為自己是最優的民族,自己的價值凌駕其他文明價值之上,這當然會引起衝突,根源在於人性,不是價值。希特勒的納粹如此、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如此、美國的世界警察角色也一樣。事實上,美國攻打伊拉克、敘利亞背後的因素還是政治利益,自由民主只是藉口而已,殺了海珊之後,伊拉克變民主了嗎?殺了賓拉登之後,想要推翻阿薩德政權,卻製造了伊斯蘭國。
文明集團之間不會衝突也不應該衝突,人類必須靠彼此創造的文明互相包容。恐怖主義源於人性的貪婪和瞋恨,教宗說恐攻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但「以戰止戰」絕對是人類的無明。(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