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個人或家庭因素不能就讀大學或出國留學的年輕人,多數進入外國人在台設置的加工廠擔任工人,或把自己家裡當工廠,一起出賣勞力賺取外匯。他們用微薄的收入養家活口.......
電視上一對照顧重病兒多年、身心飽受煎熬的父母親,為了要求另一位參加反課綱學運的兒子回家,母親被兒子斥退,父親則被兒子匝頸並怒吼道:「我正在為台灣未來努力,你為台灣做了什麼貢獻?」相信這個鏡頭會讓許多節衣縮食、一生努力為子女打拚的父母看了心碎。我也不禁反問我自己,假如我也有個參加反課綱學運的兒子問我同樣問題,我該怎麼回答?
孩子,老爸成長的這個年代,正好是台灣剛從日本殖民地脫身、後被來自中國大陸的國民政府接收不久,是個民生凋敝、百廢待舉的年代。像老爸所出生的北部鄉下,光腳上學的學生比比皆是;無論本省、外省學生,大家生活條件不相上下,同樣困苦。
你的爺爺奶奶告訴我們,唯有靠讀書,未來才有可能脫貧致富,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當年的學費雖然不高,但是父母的平均收入都普遍偏低,多數必須要靠借貸來繳子女學費。我們埋頭努力讀書,只求能通過大學聯考的窄門。十分公平的大學聯考,讓甲級貧戶學生也有機會就讀大學。那時候大學錄取率極低,低於40%,只讓成績好、有心讀書的學生,才有可能進入國立大學就讀。
當時台灣經濟與科技都落後先進國家一大截,所以多數大學畢業生選擇出國留學,到先進國家如美、日、德等國學習財經、科技等專業技術。部分留學生學成後不久,即選擇歸國服務,為台灣的經濟與科技做出「貢獻」,成就了台灣今天的繁榮、進步與富裕,讓你們這代不用再為衣食學費擔憂。
那時候因為個人或家庭因素不能就讀大學或出國留學的年輕人,多數進入外國人在台設置的加工廠擔任工人,或把自己家裡當工廠,一起出賣勞力賺取外匯。他們用微薄的收入養家活口,還設法攢下每分錢,買間房子遮風避雨。除了扶養子女,他們還得奉養高堂父母,自己則是拚命省吃儉用。他們不懂得什麼居住正義、不懂得為工作超時抗爭、不懂得包圍政府要工作,他們只知道拚命努力,維持家計。
你爺爺奶奶擔任公務員一輩子,微薄的薪水即令拿了18趴優退利息,老年後不良於行,依然無力支付照顧他們的外勞薪水,還得靠老爸與你叔叔每個月匯款支付,直到他們離世,十數年來我們無怨無悔。老有所終,幼有所養,這是我們這代人能為社會做的最起碼「貢獻」。
老爸生長的那個年代,大家心裡都很清楚,台灣的未來除了要爭取「民有、民治、民享」,更重要的是要有國際競爭力,要靠高品質的產品出口賺外匯、靠優秀的勞動力賺加工費、靠1周工作6天來搶外國訂單,否則台灣靠什麼與國際競爭?老爸及許多同學,從國外學成歸國後,利用所學創業,生產電腦、顯示器、半導體、腳踏車、工具機等,外銷國外,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屢創佳績。老爸回國後,便與同學一起開工廠,生產電腦顯示器,外銷美國;後來服務於外商,學會了品質管理、財務管理與領導統御,讓自己成為有能力領導外國人一起工作的台灣菁英。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是為台灣做出了「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這代人也不是完全對政治冷感。我們為了爭取釣魚台主權,曾經上街遊行呼口號、包圍日本領事館;為了抗議中美建交、台美斷交,我們從校園走上街頭,對美國領事館包圍抗議。我們那時候全國上下一心,拳頭一致對外,心中只有中華民國。你可能會說我們都被政府洗腦了,但是我們都很清楚一件事:沒有國,哪有家?
那位反課綱同學所謂的「為台灣未來努力」,如果沒有念好書,如何去為台灣的未來努力?
徹夜包圍攻擊教育部,逼迫教育部一定要使用舊課綱,就能為台灣創造未來?要知道,無良政客們的未來,就是要靠你們為他們創造有利條件,實際上卻在摧毀你們與台灣的未來。
孩子,不知道老爸這樣說,你是否還會懷疑老爸從未對台灣做出任何「貢獻」?
(作者為科技顧問、專欄作家)(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