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周行一/培養創造力 從改變考試開始 2016-10-04 聯合報

台灣學生如果無法以重複背誦固定的教科書內容準備考試,就會強迫高中老師以新的方式教學,強調學生廣為深度閱讀、了解不同學科間的連結,例如學歷史就不能以背誦為主,要了解歷史事件的成因與啟發,與地理及文學之間的關係,由於要培養整合與推論的能力......

我們都希望小孩出人頭地,想盡辦法讓子女進入好學校,因此如何能保證小孩有一個公平的入學機會,一向是決定我國教育政策的最關鍵因素。在十二年國教的改革過程中,很多不同意見的脈絡反映的是父母的共通心思:「如何能讓我的小孩有一個最好的機會進入好高中?」
其實父母要的是小孩得到好教育,但當我們把「好學校」當成是「好教育」的同義字時,父母的決策突然間輕鬆許多了。了解一個學校的教育良窳豈是簡單的工作?但是看排名選學校卻是一個非常容易的事,就像在網站上以幾顆星決定看哪場電影一樣簡單,父母只要把心思放在讓小孩能夠進入哪所學校即可,根本不必為教育品質傷腦筋,最重要的是拿到看電影的門票,電影內容已經是其次了。
當「公平」是最重要的選材機制時,最公平的方法就是台灣沿用至今的「考試」,造成每所大學的學生都非常相似,他們都是「會考試」的學生,或者更貼切地說,他們都是會練習與背誦的學生。為了「確保」公平,考試的範圍與形式也要非常確定,父母才能很容易地幫助子女準備考試,既不會有心理壓力,也感覺能力所及。
大學的選才機制決定高中生的學習方式,當考試範圍固定時,背誦與練習就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而現代世界最需要的創造力是無法這樣培養的。我有一個朋友是小留學生,在美國創業後到台灣來聘高品質的工程師做研發工作,他發現台灣畢業生與美國工程師一樣聰明,但只會聽命做事,創造力不足,缺整合能力,而這些是高價值的人才最該具備的能力。
中小學是培養創造力最重要的時候,大學當然應當嚴格訓練學生的創造力,但是沒有辦法完全彌補高中教育的欠缺。大學選才方式的改善是最有效改變高中教育的方法,由於考試仍是重要招生依據,台灣起碼可以先師法美國SAT考試的精神,重視學生的閱讀、理解及寫作能力,基本上,沒有固定的教科書考試範圍,學生要培養常識、深度理解閱讀內容,並且有能力以文字分析、整合並推論。數學並不困難,重視的是基本能力,台灣數學還不錯的學生,只要看得懂英文,要考滿分並不困難。
台灣學生如果無法以重複背誦固定的教科書內容準備考試,就會強迫高中老師以新的方式教學,強調學生廣為深度閱讀、了解不同學科間的連結,例如學歷史就不能以背誦為主,要了解歷史事件的成因與啟發,與地理及文學之間的關係,由於要培養整合與推論的能力,做專題研究寫報告就會是學習的重要活動,這才是學生學習創造力,思考問題,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開始。

家長對於沒有明確範圍的考試一開始一定會覺得無所適從而有排斥感,但是教育的目的是希望下一代有能力解決現代的問題,對世界有所貢獻,而且當世界各國都在調整教育內涵,希望學生有創造力時,如果我們不改變,台灣年輕人仍會被這世界所淘汰。歐美的考試方法其實也是公平的,只是測驗的目的是學生的能力,而非背誦與練習的成果。(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