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李清志/樹木希林與老年學 2019-08-29 23:41聯合報


這些年來,台灣與日本都逐漸步入高齡社會,但是台灣關於老年學討論,其實很貧乏,因為過去台灣人對於老年與死亡,內心充滿抗拒與害怕,總是避諱不去討論,更不要說坦然面對它......

最近日本資深演員樹木希林的書「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中文版問世;這本書在日本出版時書名是「樹木希林的一二○則遺言」,受到大家矚目,成為書店店頭主推的新書。
樹木希林主演過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包括「東京鐵塔」、「橫山家之味」、「小偷家族」等等,名導演是枝裕和特別喜歡使用她,主演電影中的母親與老媽媽角色。樹木希林晚年罹癌,一直到去年才過世,她過世之後,大家讀她的書才發現,面對人生的苦楚、老年、病痛,甚至死亡,樹木希林是以何等智慧的態度去承受,並且從中得著舒坦的心境。
樹木希林的書受歡迎,凸顯「老年學」(Gerontology)逐漸受到大家重視。這些年來,台灣與日本都逐漸步入高齡社會,但是台灣關於老年學討論,其實很貧乏,因為過去台灣人對於老年與死亡,內心充滿抗拒與害怕,總是避諱不去討論,更不要說坦然面對它。
在她書中,樹木希林倒是很坦然地面對老化與死亡。她說:「過了六十歲,就該要有過六十歲的樣子,應該要呈現出一種,順應自然的人之美。」這個社會總是不斷地告訴我們,老化是醜陋的、應該要凍齡、要消除皺紋、要讓時間在身體上靜止,所以要打玻尿酸、要拉皮,要用各種不同手段去抗拒老化。但是樹木希林卻希望大家認真接納自己老化事實,因為這是自然狀態,生命不同階段都有其可以展現的美感。
「生死學」也是老年時期要去面對的,樹木希林在書中說:「年輕時,死亡並非日常;而如今,可非常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是站在死亡的那一方了。」年輕時覺得死亡非常遙遠,但是年紀漸長,才發現離死亡距離愈來愈近:學習認識死亡,接納死亡,而不是一味地避諱、恐懼,是非常重要的。
「老年學」也包括老年生活規畫、退休住宅設計,甚至墓園喪禮設計等等,有人說退休住宅從四十多歲就應設計規畫,五十多歲時開始打造,因為等到六、七十歲已無力再打造理想退休家園了。很多人到老年不僅無力打造規畫自己的家園,滿屋子堆積雜物,也無力整理,以至於晚年與垃圾雜物為伍,生活品質低落。
所以學習過簡單生活,減少物質慾望,也是面對老年生活的重要功課。「上了年紀之後,可以更放鬆地活著不是很好嗎?不要求太多,畢竟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樹木希林面對老年,經常丟棄東西,力行減法生活,讓自己老年時光單純輕鬆,其實這也是我們面對老年要學習的功課。
過去很少去了解「老年學」,我們不知道,也排斥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狀態,不理解老年人的需要與辛苦;老年這個話題一直不是受歡迎的焦點,可是不知不覺中,我們卻很快都要老年。樹木希林遺言,喚醒大家去正視老年的真實性與迫切性,也讓大家知道不需要害怕老年,要去接納並有心理準備。
最後,面對死亡時樹木希林說:「邁向死亡該做的事,就是向人道歉。反正道歉也不用錢,對小氣的我來說很剛好。」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