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8日 星期一

狀元紅 姚嘉為 聯合報 2016-02-08

該如何化解這場誤會呢?想起婚禮前送給他們一對紹興酒──狀元紅和女兒紅,正是中國父母含蓄的愛與祝福的象徵,我決定寫一封電郵,從酒的故事說起……

婚禮在小山上的戶外禮堂舉行,綠草如茵,白色木椅排成的觀眾席,面對著遠山,視野遼闊,晴空萬里,和風煦煦。大提琴與鋼琴二重奏有如天籟,我和老伴挽著手步入禮堂。兒子站在台前,雄姿英發,眼神交會之際,我們同時綻放燦爛的笑容,此情此景,何似在人間。
兒子三歲時,第一次提出婚姻的大哉問,「媽媽,中國人都在哪裡?將來我可以和美國女孩結婚嗎?」小小年紀已體會到少數民族的寂寞,令人心疼,但生活在多元文化的美國,想法必須開闊,我說,「當然可以,只要你們真心相愛。」四歲時,他和同班的華裔小女孩情投意合,互許終身,後來卻不再提了,何故?他憂心忡忡地說,「她會生出說廣東話的寶寶,我聽不懂啊!」
如今他娶了說廣東話的明蒂,不再有母語不同的焦慮,英語已成為他們的主要語言。
此刻, 他倆站在台前,手拉著手,不時輕搖著,滿臉幸福的笑容。年輕的韓裔牧師引用《聖經》,「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特別強調忍耐,即使配偶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也要努力做個好配偶,多麼東方式的婚姻觀!交換誓言與婚戒後,一對新人向親家與我們獻花,再次感謝養育之恩。天上飛翔著一架無人機,靜靜地為婚禮錄影。
親家來自香港,婚禮前鄭重舉行奉茶典禮。明蒂身穿紅色旗袍,在專人指導下,向我們奉茶,說道,「我會待你們如同自己的父母」,兒子以中文說了一連串感激的話。我們也在專人指導下,喝下泡了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的綠茶,在盤中置放一個紅包。生平第一次參加奉茶,頗感新奇,親家謹守閩粵婚俗,並將我們送的見面禮──一套天青色仿汝窯茶具,安排在典禮中使用,在在令人動容。
婚宴在室內舉行,新人入座「甜心小桌」,伴郎伴娘輪番上陣,說幾段只有密友方知的小故事,亦莊亦諧,獻上祝福。小兒子上場,幽哥哥一默,全場絕倒之際,他戴上紅緞草帽,遞給新郎一頂,另有三人隨即加入,開始以無伴奏和音唱一曲情歌。這是兒子獻給新娘的驚喜,明蒂果然感動淚下。
這場中西合璧的婚禮,圓滿完成,我們多年的盼望終於成真。
多年來為兒子的婚事操心,愛莫能助。為他介紹,他堅決拒絕,親友好意作媒,常造成彼此的尷尬。終於有一天,收到他的電郵,宣布「我有gf了!」何謂gf?原來是girlfriend的縮寫,真是喜從天降!哪位媒婆如此神通廣大?交友網站!
半年後,兒子帶明蒂回家,體貼、冷靜、快樂、自信,不時親暱耳語,變了個人似的,他找到合適的對象了。二月情人節,燭光晚餐、鑽戒、鮮花、單腳下跪求婚,然後宣布,秋天要結婚了。
朋友們一致叮嚀,籌備婚禮是新人的事,千萬別插手,只要配合需要,提供支援就是了。其實,從婚前交友,訂婚到結婚,我們都是被告知,何曾有機會對婚事置喙,更別提傳統家長式的干預了。我們自認已有心理準備,今後在兒子的人生中,扮演待命支援的角色。
孰知,考驗很快來臨,超乎我們的心理準備。
搭機回家前,兒子媳婦堅邀共進午餐,我們欣然赴約。午餐時間很短,兒子談蜜月旅行計畫,老伴給臨別贈言,然後匆匆奔赴機場。老伴無限欣慰,「難得他們一片孝心,今後把兒子交給媳婦,可以完全放心了!」
沒料到,第二天卻收到兒子一封洋洋灑灑的電郵,措詞尖銳,滿腔委屈,聲聲質問,他要怎麼做,我們才會滿意?他想與我們建立真正的關係,卻不可得。
從婚禮的陶醉中醒來,我們面面相覷,這是怎麼回事?
兒子說,娶了明蒂,相知相惜,希望她幸福,特地開車一小時過來,是為了讓她與我們面對面聊天,我們只短暫交談,就立刻轉移話題,表達對他的不滿,令明蒂如坐針氈。(哦,不是一片孝心,是疼愛。)
他今年加薪三次,沒聽到我們一句讚美話,只會慫恿他往高處爬,好像非當到執行長、總經理、校長不可,才會讓我們滿意。(哦,我們有那麼功利嗎?)
我們不了解他,事業不是他生活的全部,他要兼顧家庭,事業與社區服務的平衡,他數算恩典,一一感謝妻子,岳家和周遭朋友的支持。(哦,我們沒份啊?)
錯愕之餘,反躬自省,終於想起來了,老伴的臨別贈言,都和工作有關。要他學習授權,少凡事親為,沒說的是,怕他身體累壞了。提起長程生涯規畫,正因為他連加三次薪,深感欣慰,期許他更上一層樓。我在一旁忙著打邊鼓,連兒子臉色變了,聲調提高了,也沒注意到。
那天若是美式話家常,談談蜜月旅行計畫,讚嘆婚禮中感人的場面,臨別對兒子說,「我們深深以你的工作表現為榮,可別累壞身體!」對媳婦說,「歡迎成為家中的一份子,今後把他交給妳了,有任何需要,儘管說,我們永遠支持妳。」誤會也許就不會發生了吧!
該如何化解這場誤會呢?想起婚禮前送給他們一對紹興酒──狀元紅和女兒紅,正是中國父母含蓄的愛與祝福的象徵,我決定寫一封電郵,從酒的故事說起。
「紹興人家在兒女出生時,都會在地窖中埋一罈酒,等女兒出嫁,兒子中狀元時,拿來宴請親友。這是中國父母表達愛的方式,不是甜言蜜語,而是實際的行動。狀元紅,表現了中國人望子成龍的心理,但是中狀元,就像今天當執行長、總經理、校長,極不容易,這只不過是父母對兒女的美好祝願罷了。
「感謝你直言不諱,提醒了我們,久居美國,仍沒有完全同化,中式的觀念和言行,會冷不防跳出來,引起尷尬或誤會,需要保持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才能維繫良好的關係。但關係是雙向道,要彼此包容、體諒、溝通、饒恕,而不是指責,我們畢竟是骨肉至親。」
第二天,兒子寄來一張照片,餐桌上兩碟媳婦做的菜,一瓶狀元紅。和解之意,盡在不言中,竟有幾分中國式的含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