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禮貌的力量 徐重仁(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聯合報 2015-05-03

最好是在管別人怎麼做之前,自己先身體力行,實實在在去做,自然會影響身邊的人,禮貌的力量會慢慢擴散。

有一本書「禮貌的力量」,澳洲作家所著,闡述為什麼要有禮貌?禮貌有正向好處,會讓一個團體更團結。從最基本的影響細說,其實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重點是有沒有落實。在此,我想要強調的是「禮貌」,而且是每一個人都要有禮貌。
多數人都會講,別人怎麼樣不禮貌,但這樣指點別人帶來的改善並不高,最好是在管別人怎麼做之前,自己先身體力行,實實在在去做,自然會影響身邊的人,禮貌的力量會慢慢擴散。
我們常提到,外國人對台灣人的印象,總會說「台灣人很棒、對人親切、友善」諸如此類。反觀台灣人看台灣人的印象,卻不是如此,多數會以自己為重心,要人家讓你,凡事都是別人不好,錯在他人。
觀察台灣社會紛亂,屢傳人民脫序行為,迷失了自己,因為想要的得不到,進而急躁、不安、不滿足,整天過得不愉快。套用在國家治理、企業運作、家庭經營亦如此。若是員工做得不開心,會影響整體組織及環境氣氛。因此,此時此刻有必要再度談禮貌的重要性。
日前我去聽日本實業家,盛和塾創辦人稻盛和夫的演講,發現居然座無虛席,既然這麼多人來聽演講,表示大多數人其實有心向善,既然心裡這麼認定了,但有沒有真正落實,才是關鍵。
例如,我們要求禮貌,就要做到對人尊重,才是實踐禮貌。在捷運上講手機,應輕聲細語,這是基本禮貌,是日常很容易實踐的項目;另常看到有些女孩子在捷運上化妝,沒有禁止說不行做,但需顧慮到其他乘客的感受,才是禮貌。
落實去做十分重要,才會有所體驗。例如美化協會常鼓勵大家去清掃廁所,透過實作,從清掃的過程中,慢慢體會生活的一些細節,就是一種潛移默化。久了,自然看到垃圾就會撿起來,對人客氣,並給人方便,養成具體的禮貌態度。
我認為很多事存有因果關係。今天的結果,可能是你之前所種的原因,例如你今天跌倒,可能來自於之前不小心、沒注意;如果走路能看一下地面是否有坑洞,不要誤踩,可能就不會跌倒。遇到不好的事情,不需一味抱怨,應該想辦法轉變為正面、正向思考。
過去,我們倡導尊師重道,現在卻屢見新聞報導學生打老師;或常聽聞父母虐待小孩等諸多親子家庭問題。社會事件不間斷,讓我思考必須把禮貌這種生活處事的基本功,再次拿出來強調,就是希望大家出社會後仍不應忘本,因為現代人常常出社會後,你跟我比、我跟他比,比較來比較去,容易迷失自己,在死胡同內轉不出來,衍生出社會問題。
試想「人為什麼而活」?人生的意義、價值?上班族為了生活、養家而去上班,這是最基本的條件,但如何進一步提升工作價值?讓工作更有意義,而非單純只為五斗米折腰,這就是一種心境昇華,工作起來才不覺辛苦。
例如服務顧客,滿足了客戶需求,就能獲得成就感。不然會覺得工作怎麼會這麼麻煩,要做的事這麼繁瑣,致使自己因為工作而苦惱。以我為例,隨時都在自省還能做什麼?做了可以對社會有什麼幫助?我已覺得自己不是在做工作,而是樂於工作。
台灣土地這麼小,如果大家都能這樣做,落實禮貌,產生正面力量鼓動群眾,大家生活才會更好。如果大家都一直談論八卦,私議雜七雜八的消息,那台灣會變成什麼模樣呢?相信大家思考一下就有答案。(本文作者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