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學生一定會想到廿一世紀不是跟人比力氣,是跟人比腦力的世紀,就像「法櫃奇兵」中,那個阿拉伯人揮著大刀殺過來,哈里遜福特沒辦法,聳聳肩,拿出手槍,雖然刀對槍不公平,但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用科技來對付傳統,一槍解除了危機。
一位美國朋友轉了一個用機器伐木的短片給我,很感慨的說,當年他去阿拉斯加砍木頭,賺取學費,從早砍到晚,才砍一棵樹;現在機器一分鐘砍一棵,砍下後,立刻鋸成一般長的木頭,用特殊的卡車運送下山。一台機器可抵五百個人一天的工作量,而且操作輕鬆自在,跟他以前的汗流浹背不可同日而語。
他說現在連體育運動的轉播員都在試用機器人了,因為人免不了會主觀,國際比賽時,愛國心太強,會失去中立;國內比賽,又常會不自覺替他的球隊加油,但是機器人就沒有這個情緒上的問題,報導又精準又中立。他問:現在什麼都被機器取代了,還要人幹什麼?
這是好問題,我於是在「大腦與創造力」這門課上,放這個片子給學生看,問他們的想法。我以為學生會很踴躍回答,因為機器再厲害,畢竟是人創造出來的,就像武俠小說中的徒弟再厲害打不過師傅。人勝過機器就在人有常識和活性十足的大腦,機器雖然有統計學習(Statistical Learning)的能力,但不及人。我以為學生一定會想到廿一世紀不是跟人比力氣,是跟人比腦力的世紀,就像「法櫃奇兵」中,那個阿拉伯人揮著大刀殺過來,哈里遜福特沒辦法,聳聳肩,拿出手槍,雖然刀對槍不公平,但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用科技來對付傳統,一槍解除了危機。
我沒想到,課堂一片寂靜,學生都看著我沒有反應(不是像我們以前,至少是低著頭不敢看老師,他們是大大方方看著我,沒有反應)。我不禁想起楊振寧批評台灣學生的那段話。但是台灣學生不是懶,不是不聰明,更不是不用心,你只要看他們在國際創意比賽上,都能得到大獎就知道了。他們是不關心自己身外之事,加上現在社會鼓吹小確幸,學生覺得眼前好就行,對未來的事情沒興趣,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同。
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價值觀出現?我們同樣都在華人的社會長大,只是我們小時候看的書、聽的故事跟現在年輕人不同,我們不是聽《白雪公主》、《灰姑娘》長大的,我小時候聽的是《左伯桃與羊角哀》的故事,是日本人打來,爸媽揹著我們逃命的故事。父母告訴我們,沒有吃不了的苦,在逃難的過程中,人性最珍貴、最醜惡的面都會顯露出來。我姊姊生下來才一天,日本人就進城,我媽媽帶她逃到山裡去躲,姊姊發高燒,隔壁老伯來回步行四十華里下山去抓中藥回來煎,救了我姊姊一命。父母逃難的經驗使我們了解「覆巢之下無完卵」,對國家民族有使命感,別人的義舉、父母的感恩,養成我們的價值觀。
邏輯性的思考和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最基本的目標,小時候所看的書、所接觸到的事會形成我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對人生的目的和對自己的抱負。小學和中學是人格成長的時候,不可為了無足輕重的分數和文憑犧牲了真正教育的本質。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