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農民損失不說,更嚴重干擾了這個原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純樸農村的節奏。
一個月前,被麥德姆颱風連根拔起的台東縣池上鄉金城武樹,經過縣政府及鄉公所的全力搶救,最近冒出新芽,讓不少人感到振奮。
當初金城武樹倒下,在外界一片惋惜與搶救聲中,當地居民反應卻出奇冷淡,甚至明白表示,不希望再將樹救活。
池上是稻米之鄉,原本每年不到七萬遊客,去年因一支金城武拍攝的廣告而暴紅。如今一年遊客遽增到卅七萬人,成了台東的熱門旅遊景點,以金城武樹為核心的伯朗大道,每到假日遊客就絡繹不絕。
但旅遊人潮,只帶來了車潮、垃圾,甚至有不少人為了取景,毫不客氣踩進路旁稻田。造成農民損失不說,更嚴重干擾了這個原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純樸農村的節奏。
在金城武樹倒下的一個多月前,同樣位在東部的花蓮慕谷慕魚,在地銅門部落的太魯閣族人,為了抗議相關單位無視不斷開車湧入的遊客帶來的公害,以升狼煙等傳統儀式,宣示捍衛祖靈地,封路阻車;要求嚴格管控每日進入遊客人數,並且改以步行旅遊。
人類的旅遊活動常伴隨著遊憩資源而生,但旅遊活動卻常是遊憩資源的殺手,尤其是人潮長期遠遠超過景點的服務能量與環境負荷時。
銅門部落族人要求對造訪慕谷慕魚的遊客施以總量管制,並以步行取代開車進入,恰巧呼應了現今國際上以珍惜資源、友善環境、深度體驗為內涵的「生態旅遊」精神。
生態旅遊倡議的不只是環保節能與愛護大自然,更提醒負責任的旅遊者,須尊重當地居民隱私,也別忘了「在地消費」,讓利益回饋社區。例如住當地人經營的旅店、吃當地人開設的餐飲店、購買在地生產的農漁產品等。
如果伯朗大道旁的金城武樹與慕谷慕魚的溪谷,對遊客的意義是田園之美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對當地居民而言,卻只是引來垃圾跟不便的根源,沒有任何好處,那麼,居民們為什麼要善待這棵樹?為什麼要珍惜這好山好水?
台東池上居民反對救樹,慕谷慕魚太魯閣族人的封路阻車,提醒我們的是,現有一窩蜂且蜻蜓點水式的旅遊模式該轉型了。
只有對當地文化多些理解跟尊重,對在地鄉親生活多些體驗,更要讓社區居民享受觀光所帶來的實質效益,珍貴的遊憩資源自然能獲得妥善的維護,達到遊客/資源/居民三贏的「永續旅遊」境界。
如果國人的旅遊觀念跟模式依舊原地踏步,金城武樹就算起死回生,當地居民記憶中那棵茄苳樹,早在廣告暴紅後,就已一去不復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