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虛白,被譽為我國新聞界的十項全能,但是他感到最光榮的,是做一個「終生的中國新聞記者。」92歲,他開始撰寫回憶錄,歷時4年,總共寫了60萬字..........
台灣教育缺乏大師久矣,當年蔣介石雖獨裁而尊敬大師。大陸撤離前夕,安排專機,接大師來台。錢穆、胡適之、傅斯年、梅貽琦、林語堂、梁實秋、蔣夢麟、張其昀、王雲五、曾虛白、吳大猷、張大千…哪一個不是影響台灣社會良性發展的功臣?
胡適之說:「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一句話不知鼓勵了多少青年人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也提醒了研究者的嚴謹。他在一次演講引用了許多孔子、孟子與孫中山的話,在黑板上寫著「孔說」、「孟說」、「孫說」;最後在他自己作演講結論後在黑板上幽默地寫下「胡說」。
我的老師王雲五先生,以主持商務印書館聞名,他有個外號叫「四百萬」。原來是他發明了「四角號碼檢查法」;他為出版「百科全書」而買了大英百科全書,從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歷時兩年,而後才規畫中文百科全書;他又出版「萬有文庫」,把各類知識普及到一般國民,「萬有文庫」總計有3000多種。王老師對普及知識的貢獻不下創辦10個大學。
梅貽琦說:「大學在大師,不在大廈。」他主持北京清華、昆明西南聯大與新竹清華時廣聘名師,極盡禮遇;他自己擔任西南聯大校長時,夫人竟一度要擺地攤以貼補家用;梅貽琦病逝時在他床下找出一箱「清華基金會」的全部帳冊,一分不差。
恩師曾虛白,被譽為我國新聞界的十項全能,但是他感到最光榮的,是做一個「終生的中國新聞記者。」92歲,他開始撰寫回憶錄,歷時4年,總共寫了60萬字,並榮獲行政院文化獎,曾老師把他所獲6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曾虛白新聞基金會辦新聞獎。
一生為故國招魂的歷史學家錢穆教授,五代子弟,教育門生無數,包括著名的歷史學家余英時等。他常說「中國是國民最缺乏國史知識的國家。」他為故國傳承文化的苦心孤詣,晚年在台灣安心教學治學。他說:人類當前的問題,主要在於如何安放我們的心,…如何使我們的心放得穩、放得安,放得住,這一問題,是解決當前一切問題的樞紐。
向前方行走的大師們,他們雖不盡同於凡人,但他們通達人情,留下了一些言語、留住了一些故事,他們對青年有無限的愛,對國家社會有無限的期待。(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華岡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