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想起過去讀過幾位成功領導人自傳,發現他們有個共同特質,就是又謙卑,又自信。一個好的領導人,往往能夠同時具備這兩個看來矛盾的特質。
最近閱讀了「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一書,作者約翰漢尼斯(John L. Hennessy)在史丹佛大學擔任了十六年校長,在任教職的長休假期間也同時成功創業,目前擔任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董事長。他以長期擔任機構領導人的經驗,寫下這本書分享他的領導哲學,由於他的經驗和觀點涵蓋了學術行政和商業管理兩個迥然不同領域,分享的心得讀來格外受用。
一個重要心得,就讓我想起過去讀過幾位成功領導人自傳,發現他們有個共同特質,就是又謙卑,又自信。一個好的領導人,往往能夠同時具備這兩個看來矛盾的特質。帶領百年紙廠Kimberly-Clark轉型為生產消費者產品Kleenex的Darwin Smith是一例,用堅強的意志力一邊治療癌症,一邊帶領公司轉型,但是對外從不居功,不談自己,是例一。華盛頓郵報的Katharine Graham力抗政府壓力揭發國防部機密文件和水門案,但後來被問到成功原因時,不斷提到運氣,也把功勞歸給他人,為例二。林肯虛懷若谷,但他意志堅定、目標遠大,為例三。
本書作者進一步闡述這個特質,真正的自信來自於真實地瞭解自己的能力和個性,同時看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才不會變成只看到優點的傲慢。真正瞭解自己之後,才能謙卑地看到自己的弱點,然後設法補強。如此,自信讓我們謙卑,謙卑讓我們產生自信。作者也自承雖然性格謙遜,但內心卻是好勝又有野心,但重點是要為他人和團體的利益而努力,把野心放在發揮正面影響力,讓社會變得更好上。
書中引述曼德拉的一句話:「慶祝勝利或是有好事發生時,我們最好站在後面,讓別人在前面。但要是碰到危險,我們則必須站在最前面。如此,人們才會欣賞你的領導力。」這個要求很違反人的天性,但是要做一個好的領導人,要有肩膀扛起責任,要有度量分享榮耀。領導,其實也就是服務。
他在書中強調的成功領導重點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在於原則:謙卑、真誠、服務與同理心,另一個部分在於方法:協作、創新、好奇心與說故事。原則和方法,則是以勇氣來加以貫穿結合。當中的每一項特質,都有實際發生的精彩故事做為案例來說明。
漢尼斯誠實分享他創建MIPS公司時面對的挫折,擔任校長時在史丹佛推動紐約校區計畫的失敗等經驗。失敗並不可怕,只要能夠不被擊倒,能夠學習教訓並盡快復元。他提醒一個好的領導人,對失敗的瞭解,往往要比對自己成功的原因還要來得透徹,例如艾森豪在諾曼第登陸前夕就已經先寫好了失敗聲明。從很多的例子裡我們可以看到作者並不是在打高空,而是確實實踐了這些原則。
一個人到了越高的領導職務,事實和數據變得越不重要。領導人的責任反而變成要突破事實和數據的限制,為複雜的問題找解決方法,並思考各種方法,來創造普遍認為不可能的願景。在心態上,不要太刻意在意能留下什麼,否則反而會患得患失,什麼都不敢做。只要盡自己的能力,希望能正面影響世界,就是最好的人生策略。(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