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薛承泰/寡婦經濟學 2018-09-10 00:46聯合報 薛承泰


退休之後,男性離開職場生活圈子變小,女性反而擴大。君不見白天時刻,百貨公司或賣場都是誰在逛啊?從來就沒見過一群老男人一起去逛街的....

「有一日咱若老,找無人甲咱友孝,…你的手,我會甲你牽條條,因為我是你的家後,…阮的一生獻乎恁兜,才知幸福是吵吵鬧鬧,等待返去的時陣若到,我會讓你先走,因為我會嘸甘,放你,為我目屎流。」
這首台語歌曲「家後」,膾炙人口,尤其透過江蕙委婉訴曲,味道十足,總會讓人聯想到上一輩為人父母所謂的幸福,竟是在吵鬧中共同攜手為家走完一生。
儘管歌曲中描述的主角是傳統女性,沒有自我,為了丈夫還有「那個家」所做的犧牲奉獻,有人認為「偉大」,有人認為是「男性中心思維」;筆者相信這都不是音樂鬼才鄭進一所要凸顯的,他只不過把所看到的「事實」呈現出來,光是這點就足以感動人,尤其是七○年代以前出生的人。
唱到最後一句「等待返去的時陣若到,我會讓你先走,因為我會嘸甘,放你,為我目屎流」,幾乎叫人淚崩!由於社會的現實往往是丈夫先走,作為妻子心知壽命的兩性不平,在曲中以「不捨丈夫因我先走而悲傷度日,願意讓丈夫先走,我來承擔往後傷痛的日子」,來做為愛的昇華。我不知,是否會有男性為這句話-當不了「鰥夫」而抗議?
以台灣來說,生男機會略高於生女,由於男性意外死亡率較高,大概到廿五歲左右,男女數量就趨於均衡,並且維持到五十歲。進入五十歲,男性又有一波相對較高的死亡率,此後隨著高齡化趨勢,女性數量就明顯多過於男性,也因此,「寡婦」多過於「鰥夫」。在高齡社會中,夫妻同時活到七十歲不算太難,但過了七十歲,當寡婦機會就大過於鰥夫。整體而言,女性平均餘命超過男性六年,台灣如此,歐洲國家也如此。
值得注意的,戰後嬰兒潮將會是台灣今後廿年的老人,他們普遍有較好的教育與經濟,和他們父母最大不同之處,是較少的子女;於是「家後」將成追憶,只剩下第一句,「有一日咱若老,找無人甲咱友孝」。而當他們亟需自立自強時,政府卻提升了保費也砍了他們的退休金,最後可能須仰賴一生打拚得來的房地產養老。因此,「以房養老」會有更多人願意嘗試,當然,房地產絕不能崩盤,這是前提。
台灣到二○二五年,老人將占總人口的廿%,其中女性有六成,到二○五○年老人占卅四%時,女性近三分之二,這是個龐大人口群也是市場。也由於嬰兒潮世代女性較上一代的教育提升尤多,且有所得與積蓄,退休之後,男性離開職場生活圈子變小,女性反而擴大。君不見白天時刻,百貨公司或賣場都是誰在逛啊?從來就沒見過一群老男人一起去逛街的;晚上的公園,看到的也是大媽們一起跳著「你是我的小蘋果」,零星幾位男士在旁跟著比手畫腳。
如果不幸妻子先走了,多數老先生不僅失去心理與情感的依附,連生活的基本技能都難以生存,成為了鰥夫卻是度日如年,就如電影上的「老獸」,描述男性獨老的處境,忽而狂狷,忽而無助,既是頑固,也是徬徨,連子女都會走避!
相對地,一旦先生先走了,財產的繼承將使得未來的寡婦經濟學成為顯學!當生活歸於平靜之後,可好好安排「第二人生」,將過去尚未實現的理想,一一實踐,學插花,學畫畫,偶爾出遊,唱唱卡拉OK…有一日咱若老…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