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另一種凝視:楊渡》「憤怒的白人」正在轉變世界 中國時報 2016/9/27

川普越來越像是「打不死的蟑螂」:出口成髒,行為顛倒,價值錯亂,卻怎麼都打不死。這讓全世界都看不懂。不過最近有一本書倒是有非常好的點醒,那書名叫《憤怒的白人》。

川普越來越像是「打不死的蟑螂」:出口成髒,行為顛倒,價值錯亂,卻怎麼都打不死。這讓全世界都看不懂。不過最近有一本書倒是有非常好的點醒,那書名叫《憤怒的白人》。
《紐約時報》有很多專欄不斷修理川普,可是不論川普怎麼亂說亂來,錯得離譜,他就是有一群死忠的支持者。
最近的當然是他終於改口說歐巴馬是生在美國的,但他不僅沒道歉,還倒打說,是當初希拉蕊先說的。這當然是假的。更遠一點還包括他用自己名下慈善基金會的錢,買一幅自己的肖像畫,回去掛辦公室。這不只自戀,還是挪用公共資源,去買自己的畫,根本是醜聞。
這種事情在以前早就搞得政治人物下台了,可是他安然無事。知識分子不解,政治學的專家學者也感到抓狂。各種研究「民主為什麼變成民粹」的文章,早已成為當代顯學,配合著英國脫歐公投,更讓人看見民主正在被某一種極右翼的風潮綁架。
我也一樣感到不解。美國是各種新科技、新思潮創新的所在,是民族的大融爐。正是民族與人才的大薈粹,造就他今天的創造力。但這個曾經建築起「美國夢」的地方,卻變成極端排外、種族主義者崛起的大本營。為什麼會這樣?
白曉紅寫的《憤怒的白人》一書,描寫的正是英國的極右派,特別是英格蘭護衛聯盟(EDL)者流的憤怒與思考,試圖去尋找問題的解答。而她的關懷,不只是今天英國需要解答的課題,更是今天歐洲法西斯主義再起的時刻,所有人都想找的答案。
白曉紅是台灣的記者,在英國《衛報》工作過,曾寫過兩本臥底調查採訪的書:《隱形生產線》與《隱形性產業》。一本臥底採訪非法勞工,一本寫倫敦的妓女。那都是非常危險的環境,然而這一次,她卻是以一個亞裔的身分,去採訪種族主義極右派,以直接面對面的方式詢問問題的根源。
此書中最重要的發現,是失業、沒落的工業小鎮、看不到希望的白人、特別是失業很久的老人、被隔絕在世界之外的孤獨,對這個時代充滿了絕望感,最後只能找一個替罪羊當憤怒的出口,而恐怖主義、伊斯蘭教徒、移民、外來者等,就成為了他們的洩憤的對象。他們不把失業歸諸於新自由主義,而是移民者搶了他們的工作,而社會的不安是因為恐怖主義與太多伊斯蘭移民,這一條線索就成了排外、種族主義、法西斯主義的溫床。看看英國極右派EDL赤裸裸的說法吧:
「所有已知的穆斯林激進分子都該被遣返,包括他們的家人無須經過法院審判,也不談人權,滾;二、他們必須接受我們的習俗,而不是我們接受他們的舉例來說,周五就是工作日;三、所有人(無論是不是伊斯蘭)只要不能讀寫令人滿意的標準英文,立刻滾;四、英國文化中的規則或潛規則必須適用於所有外來者,不只是伊斯蘭不論宗教信仰;五、就像我們出國會入境隨俗一樣,在英國就要接受我們的穿衣禮儀,不能再有那些「他」表哥式的服裝了;六、不再接受移民(所有移民),我們已經滿了,我們連自己都無法照顧、餵養、找到工作在我看來,我們應該今天就開始試著找回彰顯英國價值的光輝歲月。每個人都得做出選擇,如果不堅持,只能等著完蛋。」
這種思維與川普討論美墨邊境與非法移民時,說要建一個千里長城、把非法移民統統趕出去、禁止所有穆斯林入境,又有什麼兩樣?他正是「我們已經滿了,連自己都無法餵養」的另一種說法。而區分「我們」與「他們」的,正是種族主義。這種「憤怒的白人」,又豈是單只歐洲才有?
有這樣的土壤,難怪川普的基本盤難以撼動,雖然,在少數族裔比例相當高的美國,川普不一定可以在各州贏得多數,但如果時勢稍一變易,誰能預料呢?對移民的不滿,不是讓梅克爾一路輸到底嗎?
「憤怒的白人」是值得研究的現象。他們正在轉變這個脆弱而勉力維持著和平的世界。理解這個現象背後的根源與解決之道,恐怕比什麼都重要。
(作者為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