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聯合筆記/癱了的生命不值得活? 2016-07-14 梁玉芳

我問在身障團體工作的朋友有何感想?她說,只剩頭能動「躺在床上等著老」的生命確是難受,許多傷友都曾有自殺念頭,「我們能做的就是協助重建人生目標、同儕互助」,活下去是唯一選擇,台灣並沒有安樂死的選項;更何況,許多傷友必須努力復健好賺錢養家!

還沒有看過電影「我就要你好好的」者,請注意,以下討論絕對有「劇透」。為了釐清看完電影所留下的生死大問,爆雷也只好是必要之惡了。
「我就要你好好的」是浪漫愛情片,有人說連看片花就熱淚盈眶;有網站小編說「要帶兩百抽的衛生紙進電影院去好好哭一場」。上片不久,在台灣票房已逾一億元。
真正得在此花上篇幅談一談的,不是「高富帥身障男愛上清純貧窮可愛女」、「愛是要你過得比我好」的劇情設定;人疑竇的是:癱瘓了的生命真就不得活了?
男主角威爾因為車禍全身癱瘓,意志崩潰,自殺不成後,在父母哀求下,再活六個月;之後父母就須履行承諾,讓他到瑞士接受合法的「協助自殺」。
美麗女主角以陪伴之名闖入他的生命,想當然耳地擦出愛情火花;然而愛情並未萬能地燃起生命之火,這傢伙還是一心求死。在帶領女主角領略上流生活之後,告訴她「人生只能活一次,你要好好地活得精彩」,留了一筆錢給她活,他去瑞士尋死。
看完影片,我沒有掉淚,因為太迷惘、太驚嚇了,這一百分鐘,我都看了?我太不入戲了,執念於:男主角這樣就要死,那世界上有太多人應該要死兩百次了吧?
住在古堡中的威爾一家,當然是富有的,他有專業的醫療男性看護,長期照顧資源不虞匱乏;就連想出遊,都有無障礙的私人包機。還有可愛的情人,他承認「妳是我早上醒來的唯一動力」。
他卻不願意繼續天天醒來。
或許他有千萬個尋死理由,比如,過去「人生勝利組」的生活,使車禍致殘後的失能更難忍受;或者他不想成為父母及情人的負擔,反正愛情也可能在照顧中消耗。也可能是影片為了浪漫唯美情調,迴避照顧者必須把屎把尿的難堪畫面。總之,電影的鋪陳沒能說服我。
電影及原著小說在原產地美國激怒了身障人權團體及輪椅作家。反對者認為影片貶低癱瘓者生命價,「寧願去死,也不願帶著障礙活著(Better Dead than Disabled)」,有鼓勵自殺之嫌,男主角對死的偏執正是偏見產物,以為身障必是悲慘不堪。
我問在身障團體工作的朋友有何感想?她說,只剩頭能動「躺在床上等著老」的生命確是難受,許多傷友都曾有自殺念頭,「我們能做的就是協助重建人生目標、同儕互助」,活下去是唯一選擇,台灣並沒有安樂死的選項;更何況,許多傷友必須努力復健好賺錢養家!「責任」與「牽掛」都讓人不去死。
資深傷友說得好:「不建議剛受傷的傷友看。」以為沒有別的選項了,「男主角在最低潮的時候,還沒來得及融入社會就做了無法後悔的決定,可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