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栽培孩子 好好扎根 勿重表象 李枝桃/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2016-04-15聯合報

「捱住寂寞、堅持守候是最難的,但教育本就是如此,不是嗎?」

初任校長的好友來找我,希望我能給他點建議。
「很多人問我為何要當校長,難道沒看到校長退休潮嗎?難道不知道校長難為嗎?」他懊惱地說:「我怎會不知道?但我想總可以做些甚麼!」
看著他渴望的眼神,卻因新學校發展有限而急躁:「和我同期的校長,把學校行銷做得一級棒,長官也都看到;我即使爭取經費,改善設施,大家也看不到。」聽他一說,忍不住笑了出來。
「別太急」,我提到好友碧雲告訴我的故事;有一種毛竹,四年只能長三公分;但第五年開始,每天長高卅公分,只要六周就可以長到十幾米。之所以能快速生長,因它花四年將根蔓延數百公尺,自能在之後長成鬱鬱蔥蔥的竹林。
我告訴他,行銷背後需真材實料,若靠張嘴有可能像吹泡泡般,留下驚嘆罷了!「先同毛竹般,把根扎深、深扎,有良好底蘊,何怕不會有茂鬱的一天?」他點了點頭。
「捱住寂寞、堅持守候是最難的,但教育本就是如此,不是嗎?」他頻頻點頭且回應:「就如同台灣現在甚麼都快、都是一窩蜂,還都習慣用金錢堆砌夢想,連政府辦教育也是錢買表象的滿足」,他提到只要學校被看到,受到的補助就多,即使連一名老師提出某教學法有成效,縱使只是對他的學生較有效,教育主管單位竟也要求所有老師研習,仿效。
我說多聽多看也無妨,重點是聽、看之後,有沒有反思?研習後,教育單位有沒有追蹤成效、檢討改進?
他苦笑了「校長,你在教育界卅幾年,難道不知道長官都只重視書面資料嗎?」他一提,換我苦笑。
的確,每年教育處都要進行各種訪視,不一而足;校長們被分組擔任訪視委員,因時間有限,僅能看看資料,頂多找幾名師生談談。
「教育界存在表象文化」,他嘆了口氣。「不,應說我們周遭存在著表象文化」,我告訴他在這樣氛圍下,更凸顯腳踏實地的重要。
我說我的幾位同事、朋友默默耕耘,守住根本,堅持把學生看成自己孩子,「若學生是我的孩子,我就會想我該怎麼栽培我的孩子!」
我嘆口氣要他也回去想想怎麼對待學生:若是你的孩子,你希望他受到甚麼樣的教育?若是你的孩子,你希望他遇到甚麼樣的老師?再想想教學過程中,經歷過的幾名長官,你曾希望長官是甚麼模樣?你希望做一個甚麼樣的長官?
他高興地謝謝我給了答案,其實答案就在我們心中,在我們周遭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