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喜歡民生社區內開的小店,這些小店總是帶著悠閒氣息,不像東區商業重鎮裡那些張牙舞爪的店鋪,這些小店有著一種含蓄內斂的文化與氣質,靜靜地與社區裡的綠意及居民共存。
我喜歡到民生社區晃蕩,因為這個社區建築密度低、交通流量少,加上綠地公園很多,行道樹又特別高大,在富錦街這條路上,綠樹成蔭,甚至形成漂亮的綠色隧道,讓民生社區成為台北市區中最富悠閒氣質的街區。
其實我喜歡民生社區,不單單只是因為社區內的綠意空間而已,學生時代的我,曾經在建築師漢寶德先生的漢光事務所實習,每天工作之餘,總是喜歡欣賞漢先生的許多骨董玩物,感覺民生社區裡的居民,總是比別人更懂得悠閒雅趣,而且也喜歡欣賞文化事物。我也喜歡民生社區內開的小店,這些小店總是帶著悠閒氣息,不像東區商業重鎮裡那些張牙舞爪的店鋪,這些小店有著一種含蓄內斂的文化與氣質,靜靜地與社區裡的綠意及居民共存。
最近富錦街上更有許多氣質小店,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從原本的選物店、咖啡店,另外又冒出家飾店、日系服裝店、環保包包店,甚至咖哩飯餐廳、時髦中餐廳,以及生蠔吧等,這些店家各富特色,將整條富錦街裝點得熱鬧有趣,讓人流連忘返!後來我才發現,這些各富特色的商店,雖然分散在富錦街上,但是竟然是同一個老闆在經營,他們所經營的「富錦樹」公司,有意無意地創造出了一條極富特色且具吸引力的城市街道。
「富錦樹」老闆Jay曾經留學日本,娶了日本女孩為妻,兩人最早在富錦街開設選物店,以日本太太的眼光,販賣許多極富質感的物件,包括許多台灣傳統但質感不錯的商品,這些東西我們或許司空見慣,但是在他們精心挑選下,讓人重新看到這些物品的美感與價值。之後他們在富景街上又開設了咖啡館及服飾店、家飾店,加上富錦街原本就有的店家,整個街道逐漸展現另一種獨特的氛圍。
好的店家其實有種感染力,街道氛圍逐漸成型之後,慢慢有更多氣質小店出現在這條街上,「富錦樹」不僅開店賺錢,也自行印製「民生社區街道漫步地圖」,除了標示自己的店家之外,也將社區中的特色小店、傳統名店標示其中,讓許多外地觀光客可以按圖索驥,輕鬆遊晃在民生社區裡。
「富錦樹」的開店策略,其實是一種獨特的造街模式,利用店家的布局,塑造出街道的氛圍,吸引更多特色店家進駐其間;這種造街手法過去「好漾」餐廳也在台北東區操作過,讓東區巷弄呈現另類優美氛圍。這些民間商家自力發展的造街行動,在我們的城市裡並不少見,我們也必須感謝這些商家,為我們的城市創造了引以為傲的巷弄文化。
很特別的是,這些城市裡成功的街道改造行動,大都是出於民間的自發性力量,雖然不可能產生大規模街區改造的效果,但是卻也為我們的城市創造了許多富有特色氣質的街道與小角落;反觀市政當局過去的城市規劃或更新計畫,幾乎都未成功地創造出城市裡的特色街區角落;甚至經常花費巨資,卻反而破壞了原本街區的文化特色與空間氛圍,令人傻眼。
因此人們似乎不再相信政府,也不再相信政府口號下的政策,只相信自己的熱情與行動;只有自己動手改造社區與街道,才能改變我們自己的城市。或許這才是這座城市未來的力量與希望吧!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