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杜鵑亂祭孔 為何對老師祝福也少了? 錢得龍/國小校長(台中市) 聯合報2015-09-29

這是老師,他們沒有上班下班,沒有工時。他們給學生的,除了知識學習,還有父母般的生活輔導關心照顧;學生給老師的,則是一生的感念。師生關係是永遠的。

今年教師節,許多祭孔活動因颱風而取消,祝福的聲音少了,卻多了抗議少數教師作為的負面消息,能無感慨?
兩千五百多年前,先師孔子帶著一群私塾學生,一起學習,一起生活,窮如顏淵,只有「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孔老師不在乎他繳不出學費、送不出束脩,反而因他好學成材而大讚這個模範生。他帶著學生們周遊列國十幾年,勞頓奔波,晨昏濡沐,師生情同父子。孔子過世,學生為他服喪三年,還有墓旁結廬六年才離去的,留下中華思想與師道的典範,也是迄今全球老師的標竿。
同個世代慢個幾十年,西方希臘雅典,哲人蘇格拉底也帶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一群門生,在衛城生活學習,學院漫步,探究詰辯,為西方知識奠基,塑造了學術殿堂師生交融的美麗畫面。
八年對日抗戰,北大、清大、南開等大學老師們,帶學生跟隨政府撤退,失了家庭父母,顛沛流離,師生餐風露宿,在昆明辦起了克難的西南聯大。老師扮起父母,一面關照流亡學生的身心生活,一面翻開課本、做起實驗,努力傳道授業。師生在艱難的環境下,猶然笙歌琅琅、絃頌不輟;抗戰、內戰時期,這樣情同親子的流亡師生不勝枚舉,還有許多子弟學校、遺族學校,老師兼保母,養育陪伴學生長大成人,為杏壇寫下可歌可泣的詩篇。
自己中小學時代,見過許多如父如母的老師:有師母過年買太子龍制服送到貧生同學家的,有老師「逼」貧生同學到家裡免費補習的,有老師默默為貧生家長住院湊錢募款的,有老師下班騎著破機車到海防眷屋挨家挨戶盯學生寫功課的,還見過導師憂疑單親老芋仔爸爸被謀財害命、而隻身奔赴台北兩間殯儀館停屍間找「家長」的。想起這些老師,不禁眼眶泛濕、心坎溫暖!
這是老師,他們沒有上班下班,沒有工時。他們給學生的,除了知識學習,還有父母般的生活輔導關心照顧;學生給老師的,則是一生的感念。師生關係是永遠的。學生不管成就多大、地位多高,老師還是老師。老師,是一種身分與志業,不是職業,更絕非勞工。
傳統老師是與「天地君親」同高度的,禮記說老師「雖詔於天子,無北面」,除了父母,也只有老師可免君臣之禮,臨朝「西席」賜坐,何等崇隆!老師,在中華台灣,不論職業聲望或工作優遇,均彰顯中華尊師敬學的傳統,絕大多數老師也都珍視這份福報。珍視中華師道,的確是可貴的教育資產。
至於少數老師為爭取蠅頭權益,寧願自況為受雇勞工,操持政治抗爭模式,雖可爭得一時短利,但罔顧觀瞻,導致師道蕩然,就令人痛心。
況且,若國家社會真以勞工階級相對待,絕非老師們所樂見,也絕非國家教育之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