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完美是全面性的,別人不配合,自己很難達成目標,所以可能變成吹毛求疵,同事在我們眼中充滿了缺點,小孩沒有第一名是種遺憾,朋友總是不夠周到等等,讓旁邊的人壓力很大,而自己也很不好受,總以為別人覺得自己不夠好。
「做最好的自己」是我們經常勉勵自己的話,希望能不斷追求進步,讓自己做到最好,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做次好的自己」會讓自己過得更好,更快樂。強調「做最好的自己」可能會凡事追求完美,導致在過程中痛苦萬分,完美是一個達不到的目標,這世界沒有完美的人、事或物,如果強求完美,只會挫折不斷,無法享受喜悅。
追求「做最好的自己」不僅可能讓自己痛苦,也讓周圍的人辛苦。真正的完美是全面性的,別人不配合,自己很難達成目標,所以可能變成吹毛求疵,同事在我們眼中充滿了缺點,小孩沒有第一名是種遺憾,朋友總是不夠周到等等,讓旁邊的人壓力很大,而自己也很不好受,總以為別人覺得自己不夠好。
有心「做最好的自己」會驅策自己不斷進步,但也很可能聚精會神於最後的目標,而在過程中忘記適時停頓一下,享受進步的喜悅,這種狀態會讓我們身心俱疲,而且使得跟隨我們的人因無法有令人滿意的結果而非常沮喪。在經營管理方面,我們常聽別人講,戰爭(war)的最後勝利是由許多小戰役(battle)的勝利累積而成,因此要贏得最終的勝利,就必須在過程中有許多小勝利,藉由小勝利鼓勵自己繼續努力,給自己持續進步的動力,所以,能夠因為小進步或小成就而興奮是種很重要的能力,過度強調完美,會減少享受進步的喜悅。
「做次好的自己」會比「做最好的自己」更務實,讓自己比較快樂。首先,我們必須願意接受不完美的「次好的自己」,有缺點是正常的,當我們接受自己的缺陷以後,就比較能接受別人的短處,這種同理心是我們能與別人合作的基礎,當自己表現不好時,歸因於自己的力有未逮之處,可以減少痛苦,而同時也能體諒別人無法做到的原因,增進與別人的人際關係,有助於未來持續合作。
了解自己不完美,會幫助我們成為一個謙虛的人,當不如意的時候,能夠心平氣和地分析自己的缺陷,不會因為自己不夠好而沮喪。不完美的人本來就會失敗,挫敗是正常的,永遠強過別人反而是種反常,當我們能夠接受失敗時,就會有能量調整,往更好的方向前進,而當有所進步時,就會雀躍不已,產生繼續努力的能量。
因此,「做次好的自己」不是不追求進步,反而是在認知自己的能力限制後,可以務實地改善,同時可以避免當「做最好的自己」不可能時,變成怨天尤人,總覺得自己不夠好而自暴自棄。認識自己的限制條件可以幫助我們務實地在受限的基礎上,找到進步的途徑,在經營管理上,知道自己的限制條件是制定策略的基礎,了解為了達成目標必須做的改善,可以避免好高騖遠,或者甚至選擇可以規避自己弱點的策略,在一個新的空間裡不停地進步。
近代企業家裡最有名的完美主義者應該算是賈伯斯了,他第一次在蘋果公司服務時,對產品的完美度極度要求,從硬體到軟體一定要自己完全掌握,但卻被迫黯然離開,第二次回到蘋果主其事時,雖然仍追求完美,但設計出由別人提供軟體的商業模式,例如手機上的應用軟體大多數不是蘋果自己開發的,而且有的品質很差,但因為他讓別人大量參與提供軟體,才造就了蘋果今日的榮景。
「做最好的自己」是永遠達不到的目標,「做次好的自己」反而會讓自己更好,大家何不嘗試看看呢?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