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到我們說起耶穌的祝福時,她緩緩睜開雙眼,握緊了那顆耶誕裝飾,對著我說:「老師,我們來唱聖詩吧!」接下來的這段歷程,給在場的我們好大的震撼。
唱聖詩的老奶奶
土腳厝外斑駁的藍牆上,用紅漆簡簡單單的畫上了幾個字:「認識耶穌是我一生最大的祝福。」老奶奶就躺臥在藍牆後的屋子裡,如果從醫學上的評估來認知,屬於心臟衰竭末期個案。
隨著台大醫院金山分院安寧照顧團隊第一次前來拜訪的我們,知悉奶奶是虔誠的教徒,安排陪伴的時間正好在聖誕節前不久,便給奶奶帶來幾個印有耶穌像與祝福語的聖誕裝飾。
常常處於昏睡狀態的奶奶,被我們喚醒之後,帶著有點委屈、有點悲傷、有點無奈的表情凝望著大夥兒,不一會兒,又隨即疲累的闔上眼。
但就在聽到我們說起耶穌的祝福時,她緩緩睜開雙眼,握緊了那顆耶誕裝飾,對著我說:「老師,我們來唱聖詩吧!」接下來的這段歷程,給在場的我們好大的震撼。
本來十分睏乏的奶奶,精神十足地邊唱著聖詩,邊流著彷彿已被神聖力量淨化的淚水,她以濃濃的鄉音比著自己的胸口跟我們說起自己受洗的過程與見證:「我感受到上帝的祝福,祂在這裡!祂祝福著我、陪伴著我,也祝福你們!」
團隊離開小屋前,感覺這屋裡有一股獨特的力量,雖然我們都知道奶奶時間不多了,可是卻有一種喜樂靜靜的生起。
聖誕節前,我們再次探望奶奶,帶著一群學生連夜手製的聖誕樹。奶奶持續地睡著,幾乎沒再醒來,但睡夢中的她,有一種安詳的神情。幾天之後,她就安靜的離開了。
我常想起奶奶對著我唱聖詩的那短短幾分鐘,蒼老、濃濃鄉音、低沉卻又喜樂的聲音,就在她離開人世前,伴隨她的生命回響著。這是人在面臨死亡之前最美的神聖經驗,因為上帝,所以奶奶對死亡有一種從容與寧謐。
數唸珠的阿媽
另一次的學習,來自102歲的阿媽。經常睡幾天、醒幾天的阿媽,如果我們探訪的時間是她醒著的周期,她可以清醒到比著梳子要我幫她梳頭,因為她要去拜拜。有一回就在母親節前後,團隊正好遇上阿媽幾位孩子為她慶祝。逐漸失去現實記憶的阿媽,還可以配合我們兩手比Ya的微笑著。
但多數時候,阿媽處在睡眠周期,喚了半晌也無反應。知道阿媽以前喜歡去廟裡待著,有一回試著在她耳邊輕輕念著:「阿彌陀佛!」阿媽手動了動,手指頭掐著棉被按了幾下。照顧她的瑪利亞說:「阿媽有時候會這樣壓著我的手。」家人也在旁邊說:「對啊,不知道為什麼,阿媽老會這樣抓被,抓人的手。」
我突然意識到,阿媽的動作是在數唸珠,問起照顧的家人,大家恍然大悟的說:「是的,阿媽從年輕就念佛,念觀音菩薩,床邊就是她平日在用的長串唸珠。」
說著說著,便看到阿媽把被拉開來又擺回去,我們莞爾了:這不就是數數唸珠之後,調整長度的動作嗎?
於是我們幾個人靠在睡眠狀態下的阿媽耳邊,輕輕的叮嚀:「阿媽,常常跟阿彌陀佛說話,常常念念祂喔!」阿媽的手又動了,接連按壓了棉被幾下。
雖然之前探訪過許多次,卻在這次理解了,也提醒了阿媽與信仰的連結。幾日之後,阿媽也在睡夢中離開了。
生死關前的連結
面對死亡的恐懼、慌亂、無奈、焦慮……,這些詞彙,是我們熟悉或藏在心底的暗流,而不會運用這些詞彙的奶奶、爺爺、阿公、阿媽們,在死亡之前,是什麼樣的感受與情緒呢?臨終之前,他們的心會連結到哪裡呢?
一位虔信耶穌的奶奶,一位長年念佛的阿媽,在死亡之前,與她們生命中的神聖性連結了,也因而有了一些安頓。但這神聖連結,並非憑空竄出,也不是僅靠別人提醒就能召喚而出,那是她們從日常中逐漸累積來的。如果沒有日常中的點滴延續,臨終前靠著他人,即使是最親密的家人朋友誦念,或祝福信仰的語彙,恐怕也只是回頭惻然一笑,卻不見得會有力量生起。
就像所有的藝能、技術,如果沒有日常且持續的鍛鍊,如何能在需要時精準的演出或呈現?生命中所有的想望,無論是具體的標的、心靈世界的還是精神理想的,不也是以這樣的方式來到我們的生命中?
期望自己的生命擁有什麼樣的品質,當然也就不是一蹴可幾。只是在積累的過程中,我們當得更審慎對待存入的訊息,因為日復一日才生長而出的果,不是輕易說改就改得掉的。
回返神聖如此,連結失序、虛無、苦悶等等負面世界的鑰匙,應該也有同樣的質地,那上頭標示著:練習、練習,再練習;重複、重複,再重複的作用力。於是生死關前,我們平日慣用哪一把,就會直接取來連接吧。
(辜琮瑜/現為中華點亮生命教育協會理事、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學程助理教授兼主任,藉由書寫、創作與佛法陪伴許多生命一起走過風雨之後,看見生命中的真、善、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