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柯P,「見學」文明背後的創意吧 潘襎/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主任(宜縣礁溪 2016-01-26 聯合報

一位失格的首長,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P訪問日本,媒體大陣仗隨行,我們還不知道柯市長看到什麼、學到什麼,卻只知道:當柯市長遇見日人送禮時,回覆:「這就是給那些窮極無聊的人」,的確是直白的市長!接著又認真地說:「我是來看市政的,不是來看藝術的」,彷彿看藝術不對,考察市政才是正途。直白的答覆讓「柯P失言語錄」又增一樁。
此次訪日,柯市長面對「創意贈品」時,應對失據,使我們不禁回想起去年倫敦來的那位交通部大員贈送懷表,卻被認為「破銅爛鐵」。在柯P眼裡,從事創意產業的人,或許是一群無所事事的人為一批閒散者的生產行為,於城市的產值無關,藝術或許也不那麼重要,不值得駐足思考?產生藝術、創意背後的人文、情感、感動似乎也不過爾爾?
台灣面對困境時,不斷強調軟實力,以有別於大陸的強勢作為,這種軟實力不正是今日台灣引以為傲、看不見的人文精神嗎?但在這位市長眼中,「慢活」、「創意」於城市建設難以發生積極而密切關連,或許意義無多!
其實,真正讓城市偉大的是「人」與「文化」;只有效率而沒有人情味的城市,再怎麼宏偉都難以精彩動人!
記得我在日本讀書時,因阪神大地震避居兵庫縣鄉下,半年後京都舉行雷諾瓦展,八十餘歲高齡的日本友人母親問我:「去看雷諾瓦展了嗎?」世紀末前留學巴黎,周六依然在房內「用功」,房東夫人不解地敲門問我,周六怎麼不到外面參觀,我說:「在讀書。」她頗不以為然地說:「法國文明就在大街上,在香榭里榭大道,在羅浮宮,不在房間!去!去!去看看我們的文明!」八十餘歲日本鄉下老太太對於參與文化活動的重視,法國婦人對於自己城市的驕傲與自信,直到今日讓我不曾忘懷。
日本近代城市文明起於明治維新,明治維新之所以成功在於全面認識到產生近代西方文明的「文化」價值,而非技術層次的「方法」、「手段」。同樣地,中世紀以後的巴黎之所以燦爛多彩,屹立於世界迄今,主因是自從法王法蘭索瓦一世起,不斷引進文藝復興的藝術成就,經歷數百年沉澱,那種藝術創造力奠定今日巴黎作為世界城市的光榮感。
日語將「實地參訪」稱為「見學」,從小學生的「遠足」,到企業的學習參訪,都稱為「見學」。實地參訪的目的不只是眼見為憑,而是透過參訪當下那種親身的體驗來感知、認識問題核心。親身體驗的軟性的精神性感悟與滲透性的全面理解才是實地參訪的目的,法條、運作細則只是某種被外顯的形式而已。
數日前,當柯P陷入內湖車陣時,下令台北市府交通單位寫SOP流程,劍及履及的精神令人敬佩;只是,如果執法者解決問題的創意能力沒有提升,人的感性貧乏,一切制度,一切被奉為圭臬的SOP流程,其邊際效應終將逐次遞減,最終成為後發後至的消極性作為而已。

現代主義的悲哀在於「人」被形式主義化之後,成為欠缺理想的一顆螺絲,難以柔軟地用心感受瞬息萬變的世界,創意性地加以回應。在政治上,這些原本必須具備創意能力的行政管理者,最終將被制度、法規栓緊,成為一根根動彈不得、毫無創意的螺絲。我們的城市還有希望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