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師專的朋友也說,他們以前早晨起床洗臉刷牙後,先跑操場三圈才吃早飯。看到現在教育部下通知,早上十一點到下午三點之間,替代役不可以執勤作戶外活動,不禁莞爾,教育部疼孩子真是比親娘有過之而無不及。
暑假到了,很多家長又為安排孩子暑期活動而煩惱。我有個朋友,全家因暑假怎麼過意見不合在冷戰:爸爸要兒子去夏令營鍛鍊身體;媽媽要兒子去學外語:「鼎泰豐的外場人員多會一種語言,多加四千元!」兒子只想留在家中打電玩,哪裡都不想去。
其實運動和學習不是二選一,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實驗發現,當神經元需要同步活化來做一件事時,大腦會分泌神經生長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來幫助神經元的連接並使其固化(consolidate),下次再要時,活化會快。其實這就是學習,神經學上對學習的定義就是神經迴路的改變與強化。
BDNF對學習很重要,而運動可以幫助大腦分泌它。神經學家發現,注射MPTP神經毒到老鼠的大腦,會破壞大腦中製造多巴胺的神經元,使老鼠產生類似巴金森症的症狀。但假如在注射毒物之前三個月先讓老鼠跑輪(running
wheel)(第一組);或是在注射毒物的同一天開始讓老鼠跑輪(第二組),兩組老鼠都持續再跑二個月;或是不讓老鼠運動(第三組),觀察牠們失去多巴胺後的動作情況。結果發現第一組和第二組的表現都比第三組好,解剖開來看時,第一組的大腦幾乎沒有被破壞的痕跡,原來BDNF有修補細胞的能力,可以使老鼠長出新的神經連接,取代被破壞神經元的功能。
在實驗室中,如果灑一點BDNF到培養皿中的神經元上,它們會長出很多分枝,相互連接,BDNF還可以使電流訊息傳遞得更快更準確。最近更發現BDNF可以保護神經元不萎縮,這對有神經退化症如杭丁頓症、巴金森症和阿茲海默症的病人來說,是個好消息。不過這個運動必須是主動,若是被迫去運動,就變成壓力,運動的好處就被壓力抵消掉了。
有實驗讓動物做各種不同的運動,比較哪一種產生最多的BDNF,結果發現走路最好,尤其是快走。這有演化上的原因,因為早期人類探索新環境和覓食都需要走很多的路,因此當人一直走時,大腦就以為人在探索新環境,需要有適應新地方的能力,於是分泌BDNF來幫助形成新的神經連接以利學習。走路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它不須要配備,不論有錢沒錢都可以做,偏鄉的孩子不會因為貧窮而被剝奪大腦幫助學習的機會。
現在因文明的進步,人坐著不動的時間越來越長,出門就坐車這對大腦和身體都不好。其實我們小時候動得很多,我父親常說:「走路可以走得到,就不要坐公車;公車可以到,就不要坐計程車」。又說:「哪有走不到的?早一點出門就走到了」。念師專的朋友也說,他們以前早晨起床洗臉刷牙後,先跑操場三圈才吃早飯。看到現在教育部下通知,早上十一點到下午三點之間,替代役不可以執勤作戶外活動,不禁莞爾,教育部疼孩子真是比親娘有過之而無不及。
體能是訓練出來的,越不動,身體越差。多鼓勵孩子走路吧,走路節省能源還可以環保。我們的祖先靠兩條腿走出了非洲,我們哪有走不動?祖先那時,還沒有冰棒或汽水可消暑呢!(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