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周行一/您是國家進步的動力嗎? 聯合報 2013.12.07

一位旅居日本,娶日本太太的外籍學者告訴我,跟日本人交朋友非常好,人和藹可親、善良、很有禮貌,可是當聚成群體時,排他性很重,讓別人覺得不舒服。台灣和日本愈來愈像,個別的好人變成群體後,就把大家綁架住了。
台灣社會動彈不得,沒辦法進步。台灣人正在互相卡死對方,讓人非常擔心。其實台灣人非常可親,很多觀光客都說台灣最美的是人的笑容。但是為什麼和藹可親又善良的人民兜在一起時,卻讓整個社會動彈不得?
九月初到日本開會,日本學者表示他們也動不起來,很多利益團體,為保護自己,阻礙別人競爭,造成社會無法進步。一位旅居日本,娶日本太太的外籍學者告訴我,跟日本人交朋友非常好,人和藹可親、善良、很有禮貌,可是當聚成群體時,排他性很重,讓別人覺得不舒服。台灣和日本愈來愈像,個別的好人變成群體後,就把大家綁架住了。
這種情況在台灣起了副作用:人才不斷外流、資金不願投資台灣。當有能力的人目睹社會無法改善時,就會離開,接著就是停止投資,剩下的是炒房、炒股的資金。台灣房地產價格不停的漲,許多人還在繼續買房子,儘管出現許多空屋,新樓還是持續出現,有錢人購屋等漲,卻不願意投資,這是退步的象徵。
民眾看到社會動彈不得,當然不會有信心消費,伴隨著私部門國內投資衰退,經濟成長動力僅剩政府支出和出口,但是政府預算赤字已到頂,出口也有氣無力(這何嘗不是過去投資不足結果),經濟有走不下去的跡象。情況如再不改善,就會進入所得減少,消費力愈來愈弱,企業不容易賺錢的惡性循環。利益團體因恐懼而緊密結合在一起,更反對開放、改變或競爭,讓社會更加動不了。
台灣有一個很有趣現象,就是到這地步,大家還希望政府或別人解決問題:找不到工作,希望政府補貼;公司要倒了,希望政府挽救;我們希望增加福利支出,自己最好不要付費或健保。現階段能拯救困境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先成為改變社會的動力,國家才有希望。不要妄想別人先動起來,等別人先釋出善意,自己才改,一定不會成功,成功的人會積極主動努力改變,這樣的人才能改變社會。
我在學校教創業管理,給學生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創業者必須要公平對待別人,自己才有機會。創業者開始時通常一無所有,有的就是點子,只有讓所有參與者得到該有的,大家才會動起來。與其繼續抱怨,不如問一個問題,我真的對別人公平嗎?我真的有盡到該盡的力量嗎?還是自己也是造成社會動彈不得的原因?只要開始多做一點,多給別人一點,也等於給自己機會,社會將因我們而開始改變。
當愈來愈多人有這種心時,社會就會鬆動,我們要做的是,不論環境如何困難,每一天都讓社會進步一點,久而久之社會就會有大進步。當然,團體的進步遠大於個人的進步,所以要公平對待別人,給別人誘因一起合作,同時幫助別人解決困難,當大家都願意改時,團體就進步了。等到社會各團體都進步了,國家就動起來了,就會跟今天不一樣,可以創造一個更好的明天。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財管系特聘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