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無法離線的人格異想世界 趙哲聖 中國時報 2013年11月12日

媒體的鏡頭,是不帶憐憫與嗜血的,蔣友青在EQ失控下,如同剝洋蔥般,主動把許多家務事剝給鏡頭前的觀眾,而他在鏡頭「前」爆走的行為,與網路「後」虛擬的操作相同,前台與後台的表演竟然趨向一致........

蔣家後代蔣友青第一次透明的呈現在鏡頭前,沒想到,是這樣的狂亂、徬徨,與不穩定。政治人物、名人,與連結的後代,常常會被媒體注目,緊迫盯人的採訪,甚至窺視與誇大報導,如同這次的蔣友青,他曾獲得注目焦點,但也失去許多活動自由與隱私。
但這次蔣友青因為「e世界」爆走的行為,例如在臉書出現「放炸彈、屠殺」等有指涉性用語,便跟他是不是神祕的蔣家後代身分沒絕對關係;因為,就算是一般網民,出現相同的網路行為,一樣會造成緊張,甚至嚴重的不良後果。
很多人常認為自己能把「虛擬」與「現實」完美切割。臉書中的那個我,只是另一個「e-人格」的呈現,虛擬中的:頭打爆、威脅、炸彈、拿刀等「反壓抑」字眼,當然是個人的表現自由。然而,當文字與圖片成為指涉性工具,又透過臉書這樣繁雜的社群平台,它早超過個人虛擬境地,成為複雜與公開的現實舞台。
套用在社會學家高夫曼劇場理論中「前台」與「後台」的概念,人們若沒有前台規範,社會秩序將會出問題;但是如果沒有後台空間,我們生活將會沉重拘束。言談中,蔣友青大量談到身為「有名」人物被媒體注目前台的痛苦與不耐,他不過是在「自己」的後台臉書發個言,有何不可?殊不知,臉書中上百好友,再加上好友又好友,甚至路人鄉民的網絡關係,屠殺與打爆等字眼,當然會造成各樣解讀、轉義或變形。
很可惜,媒體的鏡頭,是不帶憐憫與嗜血的,蔣友青在EQ失控下,如同剝洋蔥般,主動把許多家務事剝給鏡頭前的觀眾,而他在鏡頭「前」爆走的行為,與網路「後」虛擬的操作相同,前台與後台的表演竟然趨向一致,更加讓人擔心,他在虛擬網路的自我人格不但出事,更擴及到真實外表的魯莽行為,表演人生的印象修飾,優勢盡失。
網路的恣意,雖產生一種反壓抑的模式,但虛擬與真實的分際拿捏,考驗著e化下的我們。精神科醫師埃利亞斯書中所闡釋「人格無法離線」,網路所產生的自戀與浮誇行為,滋養人們黑暗病態的面向,值得每個網路鄉民,非關名人,深思熟慮與控制界線。(作者為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