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不符傳統社會對淑女的期待,不符父權社會對女大當嫁、相夫教子的期待。在許多長輩的眼中,她們嫁不出去,一定是個性不好、眼睛長在頭上.....
你我身邊也許不乏這樣的女性朋友,她們工作能力強,待人誠懇有禮,人緣佳,總是為他人著想,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思想,有見地。她們雖然過了適婚年齡,卻依然活得自在精采,不因世俗對她們「期待落空」而有所遺憾。改編自作家江鵝散文集的同名電視劇《俗女養成記》,便刻畫了這樣一位「俗女」。
劇中主角年屆40,在台北奮鬥20年,意外丟了工作回到故鄉,才發現當年不顧一切離家北上,立志當個自在揮灑的都會女性,到頭來沒車、沒房、沒老公也沒小孩,彷彿一切空轉回到原點。不過這趟返鄉之旅卻讓她在家人及朋友眼中發現自己的好,而自己過去種種看似拋棄世俗眼光的追求,其實是另一種屈從流俗的虛榮。
這樣的俗女,你我並不陌生。她們不符傳統社會對淑女的期待,不符父權社會對女大當嫁、相夫教子的期待。在許多長輩的眼中,她們嫁不出去,一定是個性不好、眼睛長在頭上或身體機能出問題。個性不好可能出在家教,眼睛長在頭上只因書讀太多,身體有問題應該是坐息不正常、私生活不檢點。這樣的女孩子嫁不出去是自找的、活該,若不幸嫁人則只會忤逆公婆,造成更多麻煩。
然而這樣的俗女通常善解人意卻不隨波逐流,在愛情路上她們寧缺勿濫,不是對的人,絕不委曲自己;她們對原生家庭也許若即若離,但情感深厚且富責任感,一旦有事常是最能發揮作用的關鍵。她們比大多數男人更有肩膀,願意扛責任,對於婚姻及情感上的缺憾,常比男人更能面對現實。說她們俗,其實不俗。
俗女們知道,女性不是男人的附屬品,嫁人不是為了成為某某家族傳宗接代的工具或某某人發洩性慾的玩具,什麼進得了廳堂、上得了廚房,想找奶媽、保母、傭人,請上人力銀行,不要找我,我無價。
俗女不是難搞,不是特立獨行,而是了解自己不只是女人,更是一個完整而獨立的人,我就是我,不是誰的誰。只可惜都什麼時代了,偏偏還是有人要將那些傳統刻板價值強加在她們身上,彷彿女性主義從來不曾存在,彷彿男女平權觀念從來不曾發生。
雖然有愈來愈多人能了解俗女存在的意義,但還是不夠多。我們期待自己的姊妹、女兒能活得自在、活出自己,就得徹底拋除父權思想的遺毒,以同理心面對她們先是一個人,然後是一個女人的事實。我們期待所有女性擁有幸福的未來,但那樣的幸福並不是以成就他人家庭(包括原生家庭)、以夫以子為貴為前提。她們單身也好,有伴也好,失婚也好,兒女成群也好,都有她們的天賦人權,都值得被愛、被祝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