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不知悔罪 日本不如德國 何思慎 中國時報2013-08-15

日本不承認此為其「亞洲主義」論述下,抗擊西方的挫敗,僅將815日定調為「終戰」。

    8月在日本近代歷史上是饒富意義的月份,經廣島及長崎兩次原爆,1945815日,最後一個軸心國日本終於倒下,日本「大東亞共榮」夢碎。然而,日本不承認此為其「亞洲主義」論述下,抗擊西方的挫敗,僅將815日定調為「終戰」。
     戰後的日本仍不脫明治時期以降,日本面對西方的「被害者」意識,視「大東亞戰爭」為領導東亞國家抗擊西方殖民主義的歷史救贖,其對東亞國家的侵略竟弔詭的成為日本文學家宮澤賢治筆下的「不得已的戰爭」。因此,在8月的紀念「原爆」或「終戰」的儀式中,不見日本政界從「加害者」的角度,對侵略或殖民東亞鄰國的歷史進行真誠的反省與道歉,反搖身一變,成為美國「原爆」下的「被害者」,向美國訴求歷史的翻案,並理直氣壯地要求華府還其「公道」。
     誠然,安倍晉三首相決定在終戰紀念日不參拜靖國神社,但其卻不斷為閣員及國會議員的參拜行為合理化。519日,安倍首相接受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訪談時,將參拜靖國神社和參拜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相提並論,安倍表示,參拜為國捐軀者,這和別的國家一樣。安倍此舉顯然指鹿為馬,將為國家犧牲者與戰犯混為一談,模糊焦點。
     尤有甚者,安倍內閣更老調重彈,試圖為「侵略」的歷史翻案。512日,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高市早苗在NHK的《日曜討論》節目中表示,參拜靖國神社屬內政問題,高市政調會長將太平洋戰爭詮釋為日本突破「資源封鎖」,避免淪為「殖民地」的必要手段。同日,高市政調會長在福井市表示,有必要討論修改「村山談話」中有關「侵略」的部分,戰時日本在經濟上與他國斷交,生存受到威脅,很多人認為當時的國家意志是「自存自衛」,因此投入戰爭。高市政調會長對二戰歷史的態度乃為呼應安倍首相反對將太平洋戰爭定調為日本對東亞「侵略」的見解。安倍首相認為,「侵略」一詞在學界及國際間並無定論。
     然而,美國《華盛頓郵報》駁斥日本,歷史經常被重新解釋,但日本占領、侵略中國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無獨有偶,美國《華爾街日報》亦忠告日本,誰發動二戰的問題就像「地球繞太陽公轉」一樣,沒有爭論的必要,只有安倍提出「新的解釋」,若日本依然故我,將失去國際社會的支持。惟安倍內閣認為建立「自國史觀」乃國家的主權行為,高市政調會長直言,2015年迎接戰後70周年時,若安倍首相仍在位,將可能提出「安倍談話」,修正將太平洋戰爭定調為「侵略」的「村山談話」立場。
     美國前駐日大使希弗(Thomas Schieffer)提醒日本在「歷史認識問題」上做文章為不智之舉,將損及美日關係,因美國認為此為攸關人權價值的問題,而非歷史詮釋的角度問題。美國歐巴馬政府在領土問題上持中立態度,但對於日本扭曲歷史的言行,則認為應該嚴正以對。對此,熱衷於歷史翻案的美國巨導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上圖,美聯社)在新片《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The Untold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中雖質疑廣島及長崎「原爆」的必要性,但卻不忘提醒日本須承認戰爭罪行,向東亞鄰國道歉。
     其實,日本若欲擺脫「戰敗國」的身分,在國際間承擔更大的安全角色,贏得國際社會的尊敬,絕非如麻生太郎所言,學習納粹,在社會不知不覺中修憲,而須如戰後的德國般,誠實地面對侵略東亞鄰國的歷史。戰後,德國領導人向遭到納粹侵略的國家和受害者真誠道歉,197012月,擔任西德總理的布蘭德(Willy Brandt)更在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表達悔悟,使德國成為現今全球最受歡迎的國家。
     日本在「歷史認識問題」上選擇性的記憶與「自國史觀」合理化的詭辯,不僅令東亞鄰國無法支持日本的「正常國家」之議,更會使日本陷入孤立,削弱其國際影響力。戰後德國在反省、懺悔「侵略」中前進的經驗,值得處境類似的日本借鏡。
     (作者為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觀念平台-回憶滔天罪行的起源 黃瑞明 中國時報 2013年08月14日
http://ccmmww.blogspot.tw/2013/08/20130814_1329.html#more
林博文專欄-大導演史東棒喝日本 中國時報 林博文 2013年08月2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